
1月16日,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第十六期城市发展与管理论坛在我校举办,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我校副校长伍江、江波及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三十余人与会。
会上,我院刘光富教授演讲的题目为“再生资源与城市共生网络建设的思考”。他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城市中废弃的电池、节能灯、手机、电脑、冰箱等都是资源的富矿,比如,从一吨电子板卡中,就可以分离出129.7千克铜、0.4536千克黄金,19.95千克锡,相比从矿石中提炼金属,“城市矿山”的效率高出数倍至数十倍;不仅如此,一吨废旧塑料可以节省3吨原油,一吨废铁可以节省2吨矿石,一吨废铝可以减少1.5吨赤泥排放,节约1.2万度电;等等。其实每座城市都存在“城市矿山”。“但我国城市矿山的开发利用率不到30%”,刘光富说,于是这些可再生资源(废弃物)就成了环境大敌,一节1号电池就可让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废地,一颗纽扣电池就可以让六十立方米的水变为毒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让‘城市矿山’变为宝山,要让可再生资源真正变成资源。”刘光富相信,在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 30年后,我们生活用品中的80%将是再生资源做成的,将会创造数千万个就业岗位,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他呼吁,上海市工业基础雄厚,应尽早制定再生资源战略规划,确定管理部门,完善回收、监督和依法管理的体制、体系,作为上海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摘选自:同济校园网,相关链接:https://news.tongji.edu.cn/classid-6-newsid-37970-t-sh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