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以泡泡瑪特、喜茶等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受到海外消費者狂熱追捧,吸金能力令一眾國際大牌自嘆弗如。眼下市場正向效應正在不斷擴大,海外業主爭相拋出橄欖枝,不僅為有意入駐的中國商家「定製」優厚商務條件,更積極尋覓尚未出海的潛力中資品牌,以期將首店資格納入麾下。在知名學者看來,全球消費需求躍遷與中國供給優勢相匹配,中國品牌出海可謂正當其時。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謝恩教授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總結,過去一年,中國品牌海外開店呈現四大趨勢:一是速度更快、品類更多,咖啡茶飲、潮玩、服飾等多賽道同時加碼;二是市場布局更廣,品牌從東南亞、傳統歐美市場延伸至中東、巴西等高增長地區;三是選址「旗艦化+地標化」,中國品牌在目的市場核心城市的重點商圈、甚至地標性位置開出醒目門店;四是門店與時尚文化、創意內容協同,例如喜茶先後與Alexander Wang、Sandy Liang 等全球知名藝術家與潮流品牌開展跨界合作,話題覆蓋TikTok、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台,吸引大批消費者線下打卡購買。
「潮玩、餐飲、時尚、新能源車等領域的中國品牌加速落子海外,其深層次原因在於全球消費需求變化與中國供給優勢匹配,」謝恩表示,全球消費風向正在經歷從「物質消費」向「精神消費」快速躍遷,進入「情緒化、個性化、體驗化」為主導的新階段,Z世代消費者作為當下主流消費群體,追求情感共鳴、文化認同和獨特體驗,尤其在東南亞、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年輕消費者的文化開放度與社交媒體滲透度正在同步提升,其在社交媒體上接觸中國潮流文化的頻率不斷增加,而中國品牌所具備的鮮明故事感和高度互動性,也正好契合併滿足了年輕消費者的新興需求。
政策與資本共同助力中國品牌全球化布局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跨境海外倉數量已突破2500個,跨境配送時效壓縮至約5天。「中國已形成世界最完整的製造與跨境電商體系,對於潮玩、時尚等對上新節奏和庫存周轉高度敏感的行業而言,這種高響應速度直接轉化為競爭優勢,「謝恩指,加之中國企業在供應鏈數字化、柔性製造方面的積累,亦使其能夠加速新技術的迭代,以更低的邊際成本,快速定製不同市場的產品版本,減少「水土不服」的風險。他並提到,政策與資本亦在共同助力中國品牌的全球化布局,政策面在基礎設施和制度對接上,為企業出海提供保障,資本方則普遍將海外市場視為品牌估值的第二增長曲線,推動企業在營銷、渠道和本地化團隊建設上加大投入。
「當全球消費升級遇上中國高效、低成本、靈活響應的供給體系,形成的不是單純的出口機會,而是一種可持續的結構性競爭優勢,」謝恩強調,這一波出海潮,與過去以代工為主的模式不同,更注重品牌力、供應鏈能力與文化輸出的協同。「中國品牌出海正當其時,誰能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合力中找到自己的節奏,誰就有可能在全球舞台上贏得長線競爭力。」
在謝恩看來,積極出海對企業和中國經濟都會帶來顯著提振。於企業而言不僅有助於分散國內市場波動,更深層次的價值在於成功獲取全球定價權與品牌溢價空間,這將直接轉化為更豐厚的利潤結構。據泡泡瑪特發布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銷售毛利率為70.3%,同比提升6.3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海外市場銷售毛利率高達75.5%,進一步提升了公司整體的毛利率。
「對中國經濟來說,零售出海的拉動效應更遠超行業本身,此舉實質性地重塑了產業生態鏈,向上驅動設備製造智能化與柔性化升級,亦向側翼激活了跨境物流、海外倉及數字化供應鏈服務的爆發式增長,並催生全球化營銷策劃與合規服務等專業領域的繁榮。此外,海外爆款常在國內二級市場形成溢價,引發本土社交平台的二次傳播,有望更高效地反哺本土品牌勢能與消費熱情,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謝恩說。

全球化重要窗口期 抓住契機打響中國品牌美譽度
這邊廂,愈來愈多的國外潮牌爭相進入中國市場,將更多新品放在中國同步「首發」;另一邊廂,中國品牌走向海外步履不停,在國際市場持續打響中國製造美譽度。謝恩表示,兩者齊頭並進,表明全球零售市場正在加速走向融合,在此背景下,環球零售市場供給端呈現出「全球研發設計+本地化運營」的組合模式,品牌在設計環節吸收多元文化元素,在運營環節則因地制宜地調整產品與定價,需求端依託社交媒體與跨境電商實現即時「種草」,顯著壓縮了消費者的決策周期。
UR逐漸進入紐約、倫敦時尚圈的衣櫃,即得益於在全球化布局中,該品牌創新構建的「雙設計中樞」模式。以上海與歐洲雙研發中心為支點,實現全球化視野與本土化落地的深度平衡——美國門店聚焦經典款式的持續迭代,以高效供應鏈響應北美市場;英國門店則側重限量聯名款的打造,通過深度文化共鳴強化歐洲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聯結。為深度融入歐洲市場,該店60%的當季新品由歐洲設計中心主導研發,設計、版型更貼合歐洲消費者需求。
當前全球市場在供需兩端加速融合,這一趨勢正在重塑零售邏輯。謝恩進一步分析,零售行業正由「渠道優先」轉向「IP內容驅動+社群運營+柔性供應鏈」協同運作。他還以泡泡瑪特LABUBU3.0系列為例,其在發售同期通過TikTok短視頻與直播,吸引了十萬餘人在線參與搶購;影石X5全景相機上市首日亦登上多國電商暢銷榜,既在天貓、京東、抖音等國內平台位列相機與運動相機銷售額第一,也在亞馬遜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八個站點取得銷量冠軍。「這種在多國同時首發的銷售模式,使新品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幾乎同步觸達。」
過去一百年間,國外誕生了諸多享有全球知名度的國際化品牌,當下中國品牌也迎來契機。「中國品牌正處在全球化的重要窗口期,」謝恩援引今年的Brand Finance「全球500強」榜單指,其中已包含69個中國品牌,數量是十年前的三倍,「這一階段與上世紀歐美品牌走向全球的軌跡相似,但在數字化和供應鏈靈活性方面,中國品牌具備更快的擴張節奏和本地化適應能力。」
至於如何把握好時機,謝恩建議,中國品牌可採取”文化同心圓”市場拓展策略,優先選擇文化親和度高、互聯網滲透率快速提升的新興市場建立標杆案例;同時發展”數字原生品牌全球化”傳播體系,善用短視頻和用戶生成內容(UGC)構建可分享的消費場景,讓品牌故事跨文化傳播;還應注重打造”綠色合規競爭力”,環保與合規是進入歐美高端市場的准入條件,更是企業構建長期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来源:《香港文汇报》2025-09-22 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