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
石建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开篇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把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为一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实现路径,为新征程上以金融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金融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必备条件和重要标志
国家强,金融必须强;金融强,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具有资金融通、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信息传递等功能,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推动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
从世界历史和国际经验来看,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金融强国。英、美两国均是通过建立强大且高效的金融体系,分别推动英镑、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进而利用强大的金融力量集聚全球资源,支撑其强国的地位。强大的金融体系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还是可以影响他国甚至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硬实力。因此,金融强国不仅是现代化强国的必备和必要条件,也是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建设金融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强国建设必不可少、不能缺位。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多个方面涉及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国内看,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动能转换、效率和质量提升,从而增强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从国际竞争看,强大的金融体系能够增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提供高水平的国际化金融服务,推动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
从世界大变局的趋势看,金融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现代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构建与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强大金融体系。
因此,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不仅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保障,事关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全局。必须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各项强国建设任务。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金融强国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金融的基础是劳动积累,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离开了生产劳动的价值创造,没有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积累和积极参与,金融源泉就会枯竭。金融要真正得到发展,必须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各种金融创新和各项金融服务,也必须有深厚的市场和群众基础。
金融的劳动本源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强国建设要始终坚持人民性,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劳动积累保值增值的需要。这就需要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要加快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体系,管好货币总闸门,维护币值稳定,守护好老百姓钱袋子。
此外,要加快建设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依法依规处置金融风险,保护债权人和储户合法权益,做好支付、征信、存款保险、金融消费者保护等工作。加快建设强大包容公平高效、有韧性有吸引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把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放在优先位置,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各项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侵害中小投资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特聘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解放日报》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