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赫尔辛基移动创新快车课堂”项目之旅
发布时间:09-23-11

我于2011年参加了“上海赫尔辛基移动创新快车课堂”项目。这是一个令我终身受益的活动,我从没有想过有一个活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

“移动创新快车课堂”简介

来自同济大学以及部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一共72名青年学生,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共同参加了2011年“上海赫尔辛基移动创新快车”项目。其中,62人来自我校多个学院,其专业背景涵盖广泛,另有10人分别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

此次移动课堂上一共设立了四个“创新工作坊”,同学们分成四个项目组分别进驻。项目组将发挥组内成员多专业融合、交叉优势,在列车上进行集体讨论、自主研究设计,共同完成由海尔集团提出的4个企业课题,分别是:“基于低碳的健康住居生活解决方案与产品创新研究”、 “基于用户个性需求的智能住居解决方式与产品创新”、 “家电产品外观感性体验研究”以及“生活形态研究与家居模块化设计”。今年34月,各项目组成员已就所负责的课题进行了前期的研究和讨论,整体研究成果于五月份在赫尔辛基进行展示。 

根据行程安排,启程后第六天、第七天,即59日、10日,移动课堂将分别在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短时停留。同学们将分别访问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理工大学,中俄两国青年学生开展文化交流。

“国际快车移动课堂”最终于510日抵达此行终点——芬兰首都赫尔辛基。11日,同学们首先前往我校战略合作伙伴芬兰阿尔托大学进行访问交流,并于当晚参加了赫尔辛基艺术大师展的开幕式。展览会上特设“同济大学创新移动课堂“Tongji on TracksTOT)创意轨迹”特别展区,该展区内将设有Time Flow(时光漂流)、火车轨迹、TOT制服展台、密集空间展台、海尔企业课题展台等多个展示项目。

512日起,“中国周”活动在赫尔辛基启动,中国学子将现场展示中国茶艺等中华文化,以及同济学生富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等;期间还于14日举办了“同济日”活动。同学们于518日“中国周”闭幕次日搭乘飞机归国。活动结束,在移动课堂上表现良好、圆满完成研究课题的学生,可获相应选修课学分以及海尔公司提供的“海尔奖学金”。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次Tongji on Tracks中激动人心的企业项目。据我了解,这次的活动除了海尔提供的四个项目外,比较著名的还有通力电梯(KONE)和沃尔沃汽车(VOLVO)提供的项目,另外还有学校组织的各种服装设计项目等。我想提到的感触就是人对于创新这个词的理解,不仅仅应该停留在改变现有模式,而是应该改变人的内在想法和思考方式。

 

通力电梯项目

我参加的通力电梯KONE项目是AALTO大学三院合办的芬兰最为前沿的IDBM专业(INTERNATIONAL DESIGN BUSINESS MANAGEMENT)旗下一个学生项目。当时只有四个名额,我十分高兴我能够入选这个与外国学生共同合作的活动或者说是一次比赛。

三月,我们同济的四个同学(TOT项目80个中的四个)接待了芬兰的“使者”,他们热情钻研的精神让我们觉得很有压力,我们变得越来越期待最后去赫尔辛基的汇报了。

他们来上海的时候,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了很多曾经不曾了解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我们对于事物和表象的认识,他们更加客观和形象思维,他们懂得借助其他的思维模型和工具,记忆犹新的就是关于他们和斯坦福大学联合培养项目中使用的一种头脑风暴模型。这对我们主题Local Visualization的研究很有帮助,我突然觉得我们的思维方式太陈旧了,我们没有去创新工具帮助我们创新想法和产品,以至于我们在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处于落后地位,且不懂得知识产权的保护。

其次是,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尝试向他人做presentation,我觉得通过这种锻炼,人的反应速度和对于表达思想有着很大的帮助,我本身也比较擅长言语,但是与外国同学接触后,我发现有自身存在很多缺陷,包括语言上的和逻辑上的。我们最后的报告是五月份在赫尔辛基AALTO大学设计工厂(DESIGN FACTORY)做的,我真正意识到平时的训练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这在于外国教授和老师看来,实在是太频繁的沟通方式了,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人与人或者虚拟的点对点沟通了,我们应该向更多人传播信息,才能得到全面的反馈和评价,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

 

海尔空气质量项目

我参加的另外一个项目是关于海尔的空气质量项目,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心得,我非常感谢这个项目给予我对于企业创新的启示。我的专业是金融学,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空气质量中心这种抽象而概念的想法可以和金融服务相关联。

在海尔相关项目经理的启示下,我觉得任何行业都是需要跨学科的,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选取来自不同专业学生的缘故吧。我们可以互相借鉴,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把自己从自己的思考方式中解放出来,从别人那里得到灵感。就比如,在看我一些材料和来自设计、工业和汽车的同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汽车的排气和设计理念有密切关联,而这种产业链可以更为具体到服务业,最后形成商业模型(BUSINESS MODEL)。

 

IDBM双学位项目

这是改变我一生的决定。在五月份参加完“移动课堂”项目过后,我就决定申请芬兰阿尔托大学IDBM双学位项目。终于有一天我也可以和他们的学生一样,参加各种企业学校的联合项目了,而此时此刻我也已经进入AALTO经济学院的IDBM专业学习,他们今年总共有13个企业和学生合作,包括德国大众和美国宝洁等著名企业。而2012年的2月,我将会前往秘鲁(PERU)做一个跨国项目,就和当时通力电梯来到中国,明年我也将会去往秘鲁,“拯救”秘鲁的家具生产业和商业模式。我想 ,如果不是这次机会,我这辈子都不大会去南美洲吧。

我得益于之前TOT项目的经验,才能顺利融入这里的学习,让我更加称道的是他们对于团队合作的理解、重视和认识完全不同于我们平时的方式。我们专业有来自10多个左右国家40个同学,我们使用英语进行沟通,我们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表达,而更注重不同文化的碰撞,我们试图了解其他国家的习俗,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IDBM开始的第一节课便是团队合作和效率(TEAM EFFECTIVENESS),这让来自中国的学生了解到孤军奋战和沉默寡言是无法在团队中立足的,为此我们同济的双学位同学们都将此列为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锻炼了。

我们需要全面的改变自己的思维,尤其是对于实际应用方面,我们过于停留在学术方面的程度以至于对于现实社会有点措手不及,在IDBM项目后,我觉得我们还需要从企业和投资者的角度去做每一个作业和项目。在我刚刚完成的一个企业项目中,团队成员对于商业模式和包装的理解令我咋舌,他们把一个团队作为一个公司,我们面对不同客户以及投资者,我们怎么把东西卖给客户,如何打包创新观点给投资者,还有如何包装我们的宣传,都让我觉得我来的很值得。当然,他们也有不少缺点,例如思考深度方便不及我们来的深,但是总体来说跨学科的教育更多地是拓宽人的思维,从而才能在各个领域更加深刻的学习,这仅仅是我的个人观点。

 

我不想说太多具体的内容,因为任何东西都需要自己去体会,而每一次不同的活动都会有不同的心得,当时我问我的导师王海艳老师:”我是否要参加两个不同的项目?”,导师回答我:”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得,而如今我也如是想法。

我的想法只是冰山一角,我很感谢TOT给我的机会和这次不同凡响的体验,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我需要从今以后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真正地从骨子里用好“创新”两个字。我相信同济大学会有更多的机会让同学接触到此。

 

孙黄莺 1020040027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