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因斯布鲁克(Innsbruck)交流之旅
发布时间:03-16-12

        现在,我坐在慕尼黑机场的2号航站楼里,等候着check in 的最后一刻。5个月的交流时光转瞬即逝,仿佛一切都还停留在我刚来到这里的那一刻。眼前的这个柜台正是我来的时候因为错过取行李而寻求帮助的柜台,那一次,柜台前面坐着的是一个穿着德国传统服装的韩国年轻女子,这次是一位穿着正式工作服装的和蔼的德国中年女士。

        在来慕尼黑机场的火车上,我扫过眼前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脉,由于冰雪的覆盖显得格外的动人,山腰上透过厚厚的雪还隐约能看到深绿色的松树,他们笔直的站立着,好像很为穿上雪白而高贵的大衣而感到骄傲。山下的村庄或者是小镇被阿尔卑斯山脉环绕,每个可爱的小房子上面也都顶着棉花糖一样可爱的帽子。我已经感到没有足够的时间拿出相机把这一切拍下来,相机拍下来的照片一定不能表现出这眼前震撼的景象。我只是赶忙瞪大双眼,恨不得把这一切都刻在脑子里,生怕遗漏了哪个细节而让自己遗憾。那么就让我的这次交流之旅,从这里开始……
 
        每个同学选择交流项目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想开阔一下眼界,体验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的想接受一下国外的教育,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出国,为以后国内外研究生的选择做好铺垫;还有的,是想借此机会出国好好的玩一玩……而我,可能这些都有,带着多重任务出发,我心里也同样装着很多的担心与焦虑。
 
        到了奥地利,我才发现其实这么多的担心与焦虑大可不必。只要心细,我们完全可以把身边的事情做的很好,下面我就想按照衣食住行学几方面具体的讲一下我的体会。
 
        首先是“衣”。提到衣服就不得不涉及奥地利的天气气候。从经纬度看,因斯布鲁克的气候比较像国内的哈尔滨(我的家乡)或者沈阳。秋天的时候昼夜温差大,中午和夏天时候一样热,早上和晚上却要加外套。秋天普遍是欧洲最美的季节,灿烂的阳光,遍地的金色树叶,清澈而清凉的河水。最美的就是山,五彩缤纷。这些颜色恰好代表了欧洲人的审美观,他们愿意用大的色块,加上精致的配色,总是可以豪不浮夸的展现想要表达的活力与热情!冬天,由于平均温度刚好达到零下,雪落下来完全不会融化(除了街道,欧洲的街道下面有雪融系统,雪落在街道上会自动融化,避免交通不畅)。山上的温度低,几场大雪就可以在山上积起厚厚的一层。这里的雪很粘(相对来讲,国内雪的雪质就很差),捧在手里很容易就能团成一个团(适合打雪仗、堆雪人)。所以,冬天的时候,山上、树梢、屋顶、草坪都是白色的。小时候我以为迪士尼动画片里的童话世界都是假想出来的,而见过了真实的欧洲,我只能说,这里,比童话世界更漂亮!
 
        那么在我们平时都穿什么呢?其实,对于出国交流的同学来说,运动装扮当然是最实际的了。秋天的时候一身运动服,风大的时候就加上一件风衣,非常方便。短期的旅行也不用有很多的顾忌,脏了只要洗一洗就好了。这里空气湿度比较低,洗好的衣服基本一天之内就干了,所以衣服洗的比较勤快的同学也不需要带太多同类的换洗衣物了。不过一样的道理,因为这里比较干,所以很多南方的同学刚来会有点不适应,脸长痘痘之类的,所以保湿工作一定要做好。秋天最适合去爬山了,离阳光更近,空气也更清新,爬到山顶上还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冬天的时候,大部分欧洲人会选择穿滑雪服。这边的室内和公交车、地铁上都有供暖系统,在室外的时间不会很长的话,一件防风防水的滑雪服是非常实用的。而且滑雪的时候也不用因为没有滑雪装备而苦恼。既然来到了欧洲,不滑雪真的是一大遗憾那(国外的孩子从三四岁就开始滑雪了,滑雪是一项全民运动)!
 
        然后我们说一说“食”。西餐主要是以面包为主食,其次是意大利面和披萨,米是辅助食品。一直吃西餐对于中国人来说肯定是接受不了的,所以这要求我们自己学会做饭。其实不难的,超市里一直供应新鲜的蔬菜、蛋类和肉类。只要在网上查好一些家常菜的做法或者问问父母,稍微实践一下,就可以做出合口味的中国菜。水的方面,大部分欧洲地区水管里流出来的是阿尔卑斯山脉上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不过这仅限于冷水,热的水里面会含有金属,不建议直接饮用。欧洲人即使是在冬天也是喝冷水的,在他们眼里,只有喝咖啡或者是茶的时候才会喝热水。如果你看见他们喝热的纯净水,说明他们生病了……
 
        从价格方面来讲,“下馆子”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即使是普通的一餐也要达到7、8欧元左右。稍微加个前菜和饮料就要10欧以上了(小费还是要付一下的啊)。所以我是尽量自己做饭吃的。超市每天会推出几款半价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算下来要比国内便宜,是很好的选择。由于超市的相互竞争(像沃尔玛和家乐福一样),很多日用品价格和国内是比较接近的,牛奶、巧克力和酒往往会比国内便宜很多。也许刚来的时候买一些调料,需要一定的花费,但一旦生活走入正轨,用在吃饭上面的花费就很少了。这边无论是蔬菜还是水果基本上都是按照份数算钱的,不能零买,所以食量小的同学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食物坏掉或者过了保质期。在这边关于“食”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交流期间,国内曝光“蒙牛”牛奶的安全问题让我很痛心,为什么中国人连最基本的食物安全都保证不了呢?!
 
        关于“食”,还有一点是药品的购买。因为出国前网上说国外对药品的出售有严格的限制,很多的药是买不到的,或者说一定要有医生的处方才可以。但是去医院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回国报销的手续也很繁琐。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我在国内买好了几乎所有可能用到的药品托运出国。但是来了才发现,奥地利也基本上是隔几条街就能看到一家药店,而且是24小时的,所以简单备上应急的药品基本就足够了。在奥地利的5个月,我一直没有生病,回国的时候又把药都带了回来。我相信,中国人在国内经过重重的考验都坚强的活了下来,在国外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是“住”。住的方面我和其他出国的同学也交流过,不同的学校不太一样。举例来说,因斯布鲁克大学是没有校园的。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陈院长(台湾)告诉我们,这边大学的理念是: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应该让学生融入社会;而国内的大学是在校园内部的,一个校园就是一个小社区,学生基本可以在校园内满足所有的日常生活需。虽然我们一样可以自由的出入学校,但是感觉上校园和社会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两种不同的理念又是中国与欧洲的文化冲击吧。
 
        既然没有校园,更不用提宿舍了。学校在我们出国之前给了我们一个网址的链接,在这个网址上,我们可以自己申请宿舍,什么样的条件,与谁同住。大致有以下几种:公寓型。几个人合住一间公寓,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双人间。两个人合住一间,公共的厨房和卫生间,一间卧室;单人间。一个人一间卧室,私人浴室,公用厨房;与家庭合住,当地的家庭提供多余的空房间,与之同住。申请的时候按照最想去的类型和地点按顺序填写,第一个填写的是倾向性最高的。申请最后会询问是否同意调剂,一般为了有住的地方是选择是的。我当时是申请和同行的学姐租双人间的,因为这样的房租比较低。不过最后被调剂成单人间,
 
        关于“行”,首先要说交通。因斯布鲁克是没有地铁了,因为城市太小了,不过公交线路却是非常发达的。搭乘公交车,你可以去任何城市里想去的地方。奔驰公交车比国内的公交车宽敞,长度差不多是国内的两倍,并有足够的空间供婴儿车、自行车和轮椅摆放,非常人性化。每当巴士到站停靠的时候,司机会降低巴士右端(下车一侧)的高度,至与室外的人行道成一条直线,可以说是完全的无障碍。最方便的一点是发达的公交系统有着近乎完美的时刻表。每个站台在每天的什么时间达到完全显示在公交车站站牌上,上面的电子站牌显示即将到达的公交车以及到达时间,人们可以根据时刻表合理的安排出行时间,相比在国内,人们总是要焦急的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的公交车,这里的公交车真是非常方便。希望我国不久也可以将这种公共设施安置在每个公交站台。
 
        那么售票系统是怎样的呢?首先,如果是在车站旁边的自动售票机上购买的话,成人票单程是1.8欧元,儿童1.2欧元,可以用现金和卡。也可以拿现金在上车是购买,但是成人票就要1.9欧元。当地还提供公交年卡等多种公交卡。比如,我们交流的学生可以办理一学期的学生卡,6个月199欧元,可以任意搭乘城市里的公交车(私营postbus除外)。车上是没有售票员的,买不买票要靠自觉。不过有时候售票员会突然袭击,这个时候如果查到没有买票的人要重罚(50欧元)。有的人专门就这个概率计算过逃票被抓到认罚划算还是每次都购买车票划算。比如我一个学期碰到过2次售票员查票的情况,如果我一直不买票,需要罚100欧元,但是一张学生卡是199欧元。这样说来看似不买票是划算的。但是,我当然不会那么做,首先不能给国家丢脸;另外,谁会想每次坐车都提心吊胆的担心他查票呢!
 
        关于旅行方面,推荐大家一个网站,穷游网,上面有大部分资料和照片。另外还有一本书LP(国内好像比较难买,去网上买吧),有了这些应该出去玩就都够了。我个人的观念是去一个地方玩首先要好好做功课,如果不先将当地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了解透彻,可能一切都是走马光华,到了最后,去哪里也会觉得了无生气,毫无意义。
 
        最后一点就是“学”了。虽然大部分这种没有学位的一学期交流没有完成学位的压力,但是学习还是非常重要的。在这边学习,与其说是完成课业不如说是享受课堂。小班教学,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非常热烈融洽。上课形式丰富,可以选择普通教学(每周还有一定的学时分配),网络教学(电子课堂,每周在网络上上课,上课时间灵活性非常大),还有模块教学(一学期课程集中在一到两个月内完成)。多样的教学形式为无论是纯上课学生、工作的研究生还是上班族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与时间接受教育。这其中就又引出另外一个中外教育的差异。比如在我选的一门宏观经济政策课上,可能我是年龄最小的,很多人是研究生,还有的是已经工作的。欧洲的学生一般在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并不急于直接升如硕士生的学习,而是倾向于找一份工作,积攒两年左右的工作经验。待真正了解大学期间的知识如何运用的时候再回到校园,深入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也许这也是国外的同学毕业后比我们具有更专业的实践能力的部分原因。
 
        回到最初关于“学”的介绍,我在奥地利选的课程并不多,但是对我触动很深的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不是说课堂上讲的知识多,而是课后需要同学做的功课多。而且这些功课并不是老师要求同学们做的,几乎是同学为了更好的消化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很多知识点而自发的查找大量资料阅读理解,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会立即给老师发邮件,基本上不超过一天都会得到回复。另外,国外的课堂上非常注重小组的合作能力,课堂上大量的时候都是同学们自己做presentation 和discussion。老师往往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参与者,主角永远都是学生。给分的时候也是看整个小组的展示效果,不会因为个人的表现突出就给这位同学高分。所以团结的小组才能拿到好成绩,teamwork的精神在课堂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综上所述,与国内普遍认为商科都是很虚的专业,不仅没有课业压力而且在课堂上也学不到什么的观念相比,国外的商业专业往往是最辛苦的专业,任何一门课程想学好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写到这里,这篇交流心得基本接近尾声了。写这篇的开头的时候我还在慕尼黑机场,而现在,我已经回到学校两周了。之所以从衣食住行学几方面写是希望能给下一届、甚至后面很多届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小小的经验分享。学院外办老师也告诉我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与我们学校的合作,我是第一年。所以我也一直尽力在奥地利的时候做好表率,希望能给当地老师留下同济大学的好印象。我还有另一篇针对自己写的交流感悟,会在这篇之后完成。在这里,我衷心的祝福即将或者有打算出国交流的学弟学妹们,把握同济大学给你们的好机会,创造属于你们自己的未来!
 
 


冬天,因斯布鲁克著名的滑雪胜地

 


第一届青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被点燃留念

 

09金融姚璇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