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慕尼黑工业大学留学心得
发布时间:03-05-14

 

2013年10月8日,我来到了慕尼黑。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安静与整洁:市政厅广场上匆匆过往的人群,与夹杂其中闲庭信步的鸽子;地铁车厢里静静看书的男女老少,与趴在地上温顺听话的小狗;宿舍礼堂里觥筹交错的圣诞晚宴,与餐桌上谈笑风生的各国青年;这些记忆,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在这份氛围中,我开始了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为期半年的学分互换交流项目。
    在校园里,通常会看到许多德国学生涌向图书馆看书自习的场景,德国大学通常会向学生提供双学位的学习项目,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专业培养计划,这也迫使德国学生为了顺利毕业而加班加点。课堂上,德国教授的讲课方式通常偏重于案例,结合案例进行教学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强调自我动手能力也是德国课程的一大特色,课后的习题往往是基于某一案例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研究探讨,问题的答案并不拘束,但更加考验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体悟。
    另外,德国大学的课堂充满了互动性,这尤其体现在语言课程上。作为外国学生,我自主选择了德语课程,第一堂课就让我印象深刻:老师要求学生围坐一圈,相互用德语进行日常交流,并在半个小时之后要求学生分别站立起来进行自我介绍,随后老师随机要求一名学生进行复述。这样的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德语口语的能力,也加深了对其他学生的了解,可谓一举多得。此外,老师经常带来一些日常用品,摆放在桌子上,并要求学生描述该物品,如果可以较为完整地加以描述,则将这件物品送给他。通过这些颇为生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折射出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
    在宿舍里,德国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聚会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组织计划能力,一方面也增进了宿舍学生之间的友谊;厨房中通常会听到一起做饭的学生相互交流做饭心得,楼道间也时常看到相互串门的异性朋友,这样的相处方式在国内是不多见的。德国人对个人隐私和独立非常看重,不允许一间宿舍里多人同居(除结婚夫妻外),同时在搬出宿舍前,住户有义务清理宿舍内的垃圾与橱窗清洁工作,这样才可以确保入住者可以舒适入住,每一层楼道都拥有诸多公用设备,面向宿舍的所有住户。这些细节上的设计都十分人性化。
    对于宿舍,值得一提的是慕尼黑的学生宿舍十分紧缺,必须提前很早进行申请,或者联系校方组织住房。这一次我就吃了亏,因为出国前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以至于到了慕尼黑之后面临巨大的找房压力,好在最后一切都得以顺利渡过。
再说说慕尼黑的各色景点。慕尼黑作为过去巴伐利亚王国的国都,在德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慕尼黑人对于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也十分重视,在慕尼黑市区内建立了德意志博物馆、皇宫博物馆、城市博物馆等,也修缮了巴伐利亚王国的夏宫宁芬堡、行宫新天鹅堡、慕尼黑大教堂等等。这些历史建筑,也让我再一次领略到了当年慕尼黑的国都风范,畅想着当时国王在城堡中俯视疆土的飒爽英姿。
    慕尼黑在二战时期遭到了严重的毁坏,因此许多古建筑都是在20世纪后期得以重建、维修的。尽管如此,慕尼黑人在战后重新站立了起来,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著名的慕尼黑电子工业区,以及宝马集团,而慕尼黑工业大学作为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名校,更是慕尼黑的璀璨明珠。在这座城市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他们同甘共苦相互扶持,把慕尼黑这座饱受历史波折的古老都市再一次带回到世界的巅峰。而慕尼黑也具备巴伐利亚王国时代的传统,所有商店在星期天全部关门(除部分餐厅),在工作日,商店的营业时间基本不超过晚上20点。这些制度都沿袭了过去的传统,追求效率而非长时间工作,也是德国人对待生活的标准态度。

    通过这次短期的交流,我认为我们学校与德国学校进行这些交流活动非常有必要,让我在短短半年内的时间里获得了太多的经历和成长,希望今后学校可以安排更多的与外国学校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邀请更多的外国师生来同济大学授课交流,这必将大大增强我们学校的竞争力,并让我们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国外的教学理念与专业研究。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