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N】周向红 熊国钺:《智慧家庭 :未来生活方式变革的主导》
发布时间:05-08-15

  周向红 熊国钺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智慧城市与电子治理研究所

  智慧家庭以其舒适、便捷、安全、人性化、生态友好等多项传统家居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其在1984年首次被推出后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智能家庭行业前景被众多人士看好,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大企业的巨额投资。近日,智慧家居的板块大热,多股出现涨停。不过,智能化生活是否会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大家还存在诸多疑问。

  什么是智慧家庭?

  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各种概念层出不穷,数字化、物联网、三网合一、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等概念不断映入人们的视野。智慧家庭(Smart Home)最早起源于美国,先后经历了住宅电子化(Home Electronics)、住宅自动化(Home automation)和智慧家庭(Smart Home)三个阶段。在国内的技术以及智能产业市场的发展当中,Smart Home既被翻译为智能家居也被翻译成智慧家庭,智能家居与智慧家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国内当前的研究当中智慧家庭与智能家居都有被提及,由于当前本产业中智慧家庭的概念成为主流,故本文采用智慧家庭的概念。在全球能源紧缺、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的大背景下,国外当前对智慧家庭的研究主要侧重智慧家庭在能源(电力等)有效利用、老人看护等方面的应用。与国外智慧家庭产业相比,国内发展起点较晚、发展较慢,目前国内智慧家庭的应用主要在家居产品的远程控制、家庭安防等方面。现阶段国内智慧家庭产品主要是依靠物联网技术,对于传统非智能家电可以外加一个传感设备,使这些非智能家居产品连接到家庭内部物联网,然后通过网关使家庭物联网与互联网对接,实现在其他智能终端(比如智能手机、Pad等)接入互联网时,用这些智能终端对家居产品进行控制。国内目前己经开展智慧家庭建设的城市基本上位于经济较发达的沿海一带,地域分布集中。同时,智慧家庭建设的主力军是运营商,包括电信和广播电视两大阵营。地方政府也基本依托上述运营商开展试点工作。从城市分布来看,主要是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宁波、青岛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智慧家庭等相关概念的界定,智慧家庭大致拥有以下特征:(1)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感知技术等将各种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也即是物联网的相关概念),这些产品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可以协同工作;(2)家居设施的远程控制功能,即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比如冰箱、电视机、照明等连接起来接入互联网,然后可以用移动终端(比如手机)或PC端实现对家居产品的远程控制;

  智慧家庭 差序格局中“技术石子”

  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不同于日常用语,其形成有一个较长的演化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把生活方式作为区分阶级、阶层的重要指标,并用它来描述社会变迁和社会现象。在西方社会学中,韦伯和凡勃伦将生活方式作为社会分层与尊荣的标志来研究,并指出地位较低的社会阶层总是把地位较高阶层的生活方式作为自己效法的对象。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指出:“生活方式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生活理论”,“当炫耀性的消费构成整个生活方式的时候,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阶级总是或多或少地模仿这种消费”。韦伯也在《阶级、地位、权利》中说:“一定的生活方式能够受到一些人的期盼,以至他们都希望进入这个圈子。” 到了世纪之交,全球化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变量,英国社会学大师吉登斯正是从生活方式视角研究全球化问题的,他指出“全球化是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其所说的生活方式也是在回答“怎样生活”这一问题。那么,智慧家庭是否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

  同济大学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CIUC)“智能化生活形成机理与管理模式”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获取了上海、深圳、广州等地人们对智慧家庭产品的认知了解情况。该问卷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1)纸质采集:在社区、行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进行方便抽样。问卷填写过程大部分由受访者自主完成,少部分在调研者协助下完成。(2)网络采集:在网络问卷调研平台“问卷星”上制作并发布问卷。最终,课题组回收有效问卷851份。数据分析显示智慧家庭这种新型生活方式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已被绝大多数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各个收入阶层都愿意接受智慧家庭,85%的受访者对此表示认可。尽管智慧家庭是一个新兴事物,但大家对此还是有一定认知。了解智能灯光、智能门禁和智能电视的受访者都超过了65%,了解其他智慧家庭产品的受访者也超过了38%,说明尽管智慧家庭产品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多数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这表明智慧家庭其前景不错,如果有合适的商业模式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应会成为极具前景的新兴产业。不过问卷调查也显示消费者对于智慧家庭产品在价格、服务、产品兼容性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智慧家庭产品能够凸显我的身份和地位”、“使用智慧家庭产品能在亲戚朋友面前很有面子”、“如果身边朋友认为应该购买智慧家庭产品,我也会购买”、等问题时,大多数被访谈者持中立态度,“比较同意”或者“一般”都接近50%,而“如果周围朋友都购买了智慧家庭产品,我也会购买”选择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同意总和达到81%。该数据显示群体一致性在智慧家庭市场中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智慧家庭的概念和应用在国内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经过市场的酝酿和全球化资本的催化,智慧家庭产品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初见雏形,在这片智慧家庭的蓝海中,苹果公司、Google、京东、华为等各大巨头都纷纷加快在智慧家庭市场中的布局。2014年更称为智慧家庭的“爆发元年”。家电企业的智能新品也逐一落地。“硬件+终端+互联网内容”一改传统产业模式,占据客厅的电视,也从单纯的节目接收工具,向家庭智能控制中心和娱乐中心转变。智慧家庭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将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一点也是大数据时代“差序格局”需求。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城市化推进。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调控的中心开始渐渐从单位组织转移出来,慢慢向社会集聚。以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空间为核心的社区,开始逐渐上升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成为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关系之一,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和行为得以展现。社区又成了继家族、单位之后,居于个人、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地缘组织。城市社区这个地缘组织不具有任何血缘关系,完全不同于原来的乡里。与此同时,伴随“独生子女政策”推进,以及预期寿命延长,上海等大城市率先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2014年末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又增加了26.36万人,增长6.8%,占总人口比重从27.1%增至28.8%。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末上海“纯老家庭”老年人数已达96.60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纯老家庭”老年人数27.48万人;独居老年人数24.63万人,其中孤老人数为2.24万人。智慧家庭可以借助技术使“老人舒心、子女安心”,实现“家,未曾远离”。智慧家庭这颗技术石子使已略显疏离的格局在信息时代重新紧密,保留个人一家庭一社区一社会的“层层涟漪”和谐图景。智慧家庭应用服务如果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和政策支持,将在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稳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伦理、情感和利益可以兼顾。

原文链接:life.21cn.com/zaojiao/shopping/a/2015/0414/15/29388872.shtml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