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程名望:依托新型城镇化,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07-24-15

程名望 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内需不足、收入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失衡、中等收入陷阱、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重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问题,将其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诸如摊大饼式扩张、交通拥挤、房价飙升等“城市病”;以及耕地侵占或撂荒、粮食安全、农业空心化等“农村病”。要应对城镇化进程中的以上诸多问题或挑战,就要充分思考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型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精髓在于协调发展

和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以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人的和谐为目标,追求在城市中、城乡间实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强调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被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既促进城市发展,又不损害乡村发展的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是兼顾效率和公平、人与自然平衡、人与人和谐、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其核心理念和框架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型,从而实现环境友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人和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在重视效率的同时,更关注公平问题。要从滴漏式增长向益贫式增长和包容性增长转变,不仅富人能在经济发展中获益,穷人同样也能得到更多的收益,从而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和实现社会公平。

第三,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不仅要考虑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还要考虑农村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要实现城乡功能互补,不仅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还要发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既需要市场的力量,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可通过制度设计与创新、城镇规划与管理及政策调整以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并同时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协调发展,具体的思路有:

第一,结合新型城镇化,注重城与乡、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中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保持经济高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就经济增长模式看,以往我国的基本战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核心目标是追求GDP,而环境恶化、资源耗竭、社会收入差距等问题都没有充分考虑,走的是一条“重效率,轻公平;重投资,轻消费;重产出,轻投入”的经济发展道路。因此在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其目标从单纯的追求GDP转变为三维目标:经济增长、环境友好和社会公平。这个三维目标,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理念和框架高度一致。因此,以新型城镇化推动为战略,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结合新型城镇化,实现产业转型。城镇化发展必须有产业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也就没有了城镇化和市民化的动力。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的趋势日益增强。就国际经验看,进入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时代,增加就业会变得十分困难。比如在美国,随着制造业的转移和消失,蓝领阶层也在消失,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处在产业结构转型期的中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在此背景和趋势下,服务业和高新信息技术产业会逐渐成为推动城镇化的主导产业。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应该和产业转型和升级结合起来。在重视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特别是“工业4.0”和“互联网+”相关产业,需要素质更高的劳动力,要适应这个产业转型,就必须通过培训尽快提高农民工素质。

第三,新型城镇化首要的是人的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环节是人的聚集,若没有亿万农民向城镇集聚并最终实现市民化,城镇化战略将难以彻底实现。目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形式是“候鸟式迁移”,而非“永久性迁移”。这种状态是中国城镇化推进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也表示中国城镇化没有彻底完成。要实现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味着农民要成为市民并平等享受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一系列基本权利和公共服务,是一项高成本的改革,既需要对应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改革户籍、养老、医疗、失业、住房、子女入学等系列制度或政策,并通过成本分担及其投融资问题解决区域间财政分割等障碍,是实现农民市民化,消除二元经济鸿沟和实现人与人之间公平发展的关键环节。

第四,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和道路。中国城镇化目前所面临的诸如“大城市病”等问题,在欧美及东亚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曾出现过。其根源不在城镇化本身,而在于城镇化模式的选择和城市管理水平问题。因此,城镇化模式和路径的选择,必须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就国际经验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有三种:大都市群、中小城市圈、适宜行走的紧密型城镇。对应的,世界城镇化发展模式也大都是形成大、中、小城市层次分明、功能协调的城市体系。中国是典型的大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应该采取大、中、小城市多头并进的多元化发展思路,大城市要发挥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功能; 中小城市则承担带动临近地区发展的职责; 小城镇要充分发挥人口集聚的功能。

原文链接: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5-07/20/content_114358.htm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