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区域发展
发布时间:11-03-15

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2015浦江创新论坛-区域(城市)论坛”于10月28日上午在上海东郊宾馆举行,论坛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区域发展”为主题,结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实施,探讨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国家提供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的政策建议。

huojiazhen

论坛由院长霍佳震教授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教授,印度对外贸易学会(IIFT)加尔各答校区校长K. Rangarajan教授,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王成斌先生,以色列海法市政府首席执行官Shmuel Gants先生,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首席专家石建勋教授,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沈学军先生,爱思唯尔数据科学团队全球总监Daniel Calto先生等汇聚在此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界的共计180余位参会嘉宾共享盛会。

【嘉宾演讲观点】

wangzhen

王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

rangarajan

Dr.K.Pangarajan:包容性创新、发展和中小型企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

wangchengbin

王成斌:常州创新发展的定位与战略

Shmuel Gants

Shmuel Gants:海法的创新和经济发展

【嘉宾互动讨论】

hudong

嘉宾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献计献策

Shmuel Gants:我们在两个方面非常看重,首先是教育,另外一个创新创造力。当人们有创造力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都有很好的能力的时候,创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王成斌:现在整个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推动当中,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创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要有知识、要有最新成果转化的,这些人才要有一个创业的空间在哪里创业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建议尽可能提供一些智慧的、低成本的、服务很好的创业空间,这里不光是办公场所,关键还要解决住、吃、社交,要有一个第三空间,就是社会交往的空间,会形成很多新的社会资本,很重要的。

石建勋:无论政府主导还是企业主导,我觉得大家要明白创新这两个原动力:逼出来和玩出来。政府应该说要创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环境,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激励创新,奖励创新。核心的问题是政府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创新环境,保护创业者、创新者,严厉打击山寨仿冒的。

Dr.K.Rangarajan:我们非常重视技术孵化以及商业的孵化,商业的孵化也能和技术的孵化必须紧密的结合,否则的话我们技术的转移就不能成型。在我看来政府可以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但是政府接下来要做什么呢?因为创新是逼出来的,如果完全都是逼出来的话,对经济的帮助就会有限。因为在印度经济体,尤其服务行业里面,很多时候创新是来自于社会当中,所以整个创新是要有计划、有组织,由政府提供很好的环境,政府的干预也要是有效率的干预,确保这些创新的所有权是在企业手中。

沈学军:对于政府来讲看得见的成本,比如建立孵化器,帮助这些能创新的人降低成本。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一个城市里面有很多隐性成本是看不到的,降低隐性成本实际对于吸引创业者和创业的企业非常关键。举例子,比如城市的交通效率,假如说我这个城市里面,我每天花在交通上是2小时以上的时间对创新者和创业者来讲就把他24小时当中有效的那个时间的1/6或者1/5已经浪费掉了,这是非常大的浪费。二是我怎么能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政府在宏观上有选择有聚焦,但在微观上不应该做选择和聚焦,应该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的机制,让他来自由的选择和发展。

王振:第一,现在政府要减少管制,放开,让大家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创新。第二个要做的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政府掌握了那么多资源,政府的影响力又那么大,但怎么样保护保障创新,那就要做公共服务,就要把环境搞好。还有,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问题,要体现公平性,体现评价的科学性,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guanzhong

区域合作发展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如何相互促进?

王振:我们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有一个比如增长集也好,创新策源地,这个地方可能集中了比较好的大学、企业,它可能是呈梯度分布的布局系统,今后从上海来说,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源头可能要发挥你的优势集中在上海,科技创新资源的全球资源的集聚也好,配置也好,调配中心可能在上海,但上海它的服务对象,应该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这也是上海这个城市的定位所决定的,也是上海这个城市未来成长必须走的路子,要有更开放的视野,更开放的全球网络系统。

石建勋:上海要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作用,这个作用是引领作用,还是示范效应。如果说科技及区域合作是支撑一带一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的话,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的国家和地未来的人文、科技交流,将是一带一路建设能不能持久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能不能获得持久不断源源的科技动力,我觉得这是一个核心内容。

沈学军:一种是分布式的点状创新,类似BAT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他们从自己很小的公司做起然后做到很大。第二种形式相对来说聚焦式的系统性的创新,比如德国工业4.0,这实际上是聚焦式的系统创新的例子,这两个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BAT一开始完全是企业性的创新,后来形成一个很庞大的生态系统,甚至提出了互联网+的发展。但对区域的合作发展来更多会从系统性的聚焦来考虑,我们必须在一些大的系统性的基础方面有所突破,而这个突破我相信单个的城市、单个企业都很难做到,必须形成一个很强的生态系统。

王成斌:创新对于一带一路还是要从顶层设计做科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和一带一路主要的国家,在国家层面的一些科技基础设施,包括技术标准、产品标准、通信领域这也能建立一些,包括现在关注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上海这个城市它应该有这样的服务,跟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和节点城市开展这样的合作,这样我想是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当然还有其它共同关心的,比如能源问题、低碳问题、健康,我觉得是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二个共同研究,比如能不能组建一带一路的科学院,众多的科研院所、大学可以进来,有一些经费、人员、体制,这样能把大家整合到一个大的平台上应该有一个结合形成创新网络。

“本文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未经嘉宾审定”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