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读上海,全球城市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06-22-16

全球城市是对‘四个中心’的延续,但在新的高度上将城市功能扩展到非经济领域,这意味着上海城市能级的提高,也等于上海城市版本的升级。

waitang

最近,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定位首次写入国家级规划,“全球城市”这一新名词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全球城市”究竟说的是什么?一时观点纷争,人们普遍感到振奋与期待之时,也有个别声音认为上海比肩纽约、伦敦的“全球城市”定位,会推高房价。

对此,城市规划领域权威专家指出,认为全球城市会推高地价、房价的观点,多出自一些开发商和房产中介研究机构,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曲解概念,进行炒作,以实现自身利益,这些观点并没有充分的依据。专家认为,全球城市意味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上海将代表中国以及亚洲,参与全球第一梯队顶尖城市的竞争,要成为全球城市,上海需要加快“补短板”,从各个方面进行提升,并致力于解决“大城市病”。

什么是“全球城市”

在探讨“全球城市”的意义之前,首先要想明白,什么是“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Global City)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萨森(Sassen)于1991年首次提出,当时她以伦敦、纽约、东京为例,认为全球城市的全球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

“全球城市的功能实际上在世界上也有很多争论,最早时候仅限于经济功能,比如萨森所说的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因为当时这些都是衡量全球城市的标准。”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在接受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采访时介绍,“但是现在,世界上对全球城市的定义也在扩张,逐渐由经济功能扩张到更多的非经济功能,如科技、文化、生态、治理等功能。”

“全球城市”的功能新定位

在上海市政府定位上海为全球城市的那一年,上海市有三大战略规划同步启动: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以下 简称“2040规划”)以及“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上海2020-2050规划)(以下简称“2050规划”)。

其中,目前已完成的“十三五”规划要求,上海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仍在编制中的“2040规划”和“2050规划”都以“全球城市”为定位目标。

“所以,全球城市是为‘后2020时代’做准备。”诸大建指出,“‘十三五’ 规划的目标对其他两大战略规划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定位全是以上海的经济功能为导向,它们与全球城市定位到底有何联系?诸大建解释,要把“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要放在一起理解,在“后2020时代”,“四个中心”也是全球城市的建设任务之一,因为全球城市的功能是综合的,不仅仅是以经济功能为重点,更重要的是在 文化、创新、生态等功能的建设上。

“全球城市是对‘四个中心’的延续,但在新的高度上将城市功能扩展到非经济领域,这意味着上海城市能级的提高,也等于上海城市版本的升级。”在诸大 建看来,全球城市的定位让上海的城市发展进入3.0版,“从1949年建国到改革开放是上海的1.0版,从改革开放到‘四个中心’基本建成则是上海的 2.0版。”

为什么要成为“全球城市”?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间,上海的GDP增长率都在两位数,说明“四大中心”的经济功能定位让上海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如此,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全球城市”?

“但是在2008年以后,上海的GDP增速就开始下降,说明上海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若想登高一步,就必须要有非经济功能来支撑的地步。”诸大建说。

有分析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上海在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全球综合排名分列第六、第九和第七位。

诸大建认为,到2020年,上海的经济功能在世界上基本上可以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上海的非经济功能,例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在世界上的排名都非常落后,与城市发展不相匹配。”

PM2.5全年超标,人均能源消耗量大、产出低,交通拥堵,养老保障体系落后……经济发展的背后,上海仍面临着各种各样影响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大问题,“短板”如此明显,“一只脚长,一只脚短”的上海在走路时明显感到有些吃力。

“所以就要把短板补起来。”诸大建认为,补短板要引入地点的质量(Quality of Place)的概念,“这对全球城市的竞争力有着非常大的牵涉作用。”

如何理解“地点的质量”?诸大建向记者解释,城市竞争力提高需要高端的人才和高端的跨国公司,“但他们并不会因为一个地方的工资高了,政策好了就会过来,他们更关注一个地方的生活质量和品质,比如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舒适的街道环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高质量的人才喜欢高品质的城市,而高质量的企业追逐的是高质量的人才。“所以,上海未来要发展要关注‘地点的质量’,通过完善非经济功能来成为全球城市,以提升上海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诸大建说。

“全球城市”需要绿色发展

在伦敦、纽约、东京这些全球城市于2015年最新修订的未来20年的规划中,都把“绿色”作为核心内容。“‘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上海社科院城市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在接受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采访时分析。

诸大建也认为,水资源、土地、能源、矿产材料、环境容量等都是上海未来能否成为全球城市的绿色挑战,“现在上海的各种资源都摸到了天花板,到了用生态红线倒逼城市发展的时候,要从增量扩张型发展方式转变成存量更新型发展方式。”他用“打麻将”为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打了个比方:“就好比摸麻将牌,扩张型发展就是从无到有摸到13张牌,但若要把麻将打好,就要在13张牌的基础上不断去换牌,直到换到一手好牌就糊了。”

具体来说,上海的“绿色发展”应该怎样做?诸大建认为,概括说来就是用较少的资源环境消耗来获得较高的发展效率,例如,在单位土地内获得更多的人才、就业、GDP等。

“绿色发展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是渗透在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指导思想。”诸大建强调。

“全球城市”的“三个维度”

城市本身是个生态系统,但城市也并非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它也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所以城市的发展需要与各方的联动。

“对于上海来讲,就需要考虑国际、区域和城市内部这三个维度。”诸大建指出。

上海目前在全球城市排名中名列前20位。所以,上海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进行竞争与较量。

“但是,光靠上海自己,永远不会在全球城市的排名中名列前茅。”诸大建认为,上海必须依赖长三角腹地,并以周边城市为支撑,通过区域城市联动发展才能在未来有更大进步。

的确,放眼世界,在那些著名的全球城市周围都有一个都市圈,东京有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包含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大城市,而大伦敦都市圈是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

“全球城市都是以大都市圈为支撑的,必须要把自己作为区域联动的桥梁进行发展。”诸大建表示。

当前,上海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面积约600多平方公里,而上海市域面积共6000多平方公里。诸大建认为,上海必须要处理好600与6000的关系,让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可以联动,实现城乡一体化。

“全球城市的架构是上海2050年的目标,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未来打基础。”诸大建表示。

作者:张煜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转自上海观察: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21044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