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我院举办MBA名师讲座
发布时间:04-13-17

4月10日下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展与改革战略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高等研究院院长李垣教授在同济大厦A楼301报告厅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制造2025与企业管理创新》名师讲座。李垣教授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系统前沿的管理知识,同时引发了师生们对于中国制造和管理创新的新层次思考。

新一轮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已经在全世界展开,先是美国发布《美国创新新战略》加强工业互联网,后有德国推广工业4.0,用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精细的设计与生产,巩固老牌工业强国的地位。李垣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整体落后,无法长期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创新体系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需要追赶,需要创新,但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无法一味照搬发达国家的老路子,需要综合国情及文化环境的因素,发挥所长,开辟自己的道路。”未来的创新有哪些重要转变呢?“未来是个紧密联系的商业世界,单一产品创新不再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向平台创新和系统创新转变,”李垣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单一的企业创新也会向联合创新、产业创新的方向升级;企业不再主导创新,而是由客户一同参与创新过程;竞争创新会向共享创新转变;更多的虚拟产品会进入市场;企业不单单拘泥于服务模式的创新,会更多思考从如何为受众带来更多价值创新;而大众创新也慢慢向私人订制创新转变。

要实现这些创新,在李垣看来,除去社会制度、经济环境和文化认知在起作用,企业还需构建全新的创新体系来支撑这场制造业大规模转型升级。“我把这种管理模式叫做‘6I’,首先要有独特的范式,要有整合管理,要有制度突破的才能,要有激励性治理、包容性文化和创新的教育及培训。”讲座过程中,李垣结合红领西服、共享单车、华为、苹果、海尔等企业案例,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企业在这6个要素的深层次含义。李垣总结道:“中国是一个物联网、务联网和关系网三网融合的商业环境。它们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关系化和生态化的特征,对企业的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对企业管理进行持续而递推式的升级,”

在讲座最后的问答环节,他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满满三小时的干货和妙语连珠,获得了在场师生们的热切反响。

面对竞争越发白热化的市场环境,需要创新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培育商业精英的商学院。“正如同济大学的校训‘同舟共济’所言,同济经管的目标是让所有企业感到物有所值,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按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培育人才,打造课程。”李垣介绍说,在同济经济与管理学院规划蓝图中,打造学院、企业、市场和政府相互推动、相互收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系统是重中之重。(稿件提供:MBA中心)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