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锦川:吟啸徐行 心事拿云
发布时间:01-11-18

朱锦川

人物简介:

朱锦川,同济大学2012级EMBA校友,现任上海文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有着近二十年专业外贸工作经验,开过专业高端美容院,手持美国GIA钻石分级师证书,读了同济大学的EMBA,带领33名股民打赢了诉某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成就中小股民维权经典案例,成为全国第一批“网下打新”个人投资者,担任文化公司董事长,连续多年定期带领义工为福利院老人服务……黄浦区政协委员朱锦川,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就是一个“斜杠青年”。

“何妨吟啸且徐行”

2016年,沪上知名文化讲座品牌“东方讲坛”携手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和上海文柏文化传播,邀请《细讲中国历史丛书》的十二位作者走进同济大学校园,与同济大学师生、校友和上海市民分享讲述中国历史的恢弘进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解放日报》理论版陆续刊登了讲座内容,并在微信公众号“上海观察”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文化公益项目一直是朱锦川的企业所坚持的方向之一。说起自己的文化公司策划的“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朱锦川颇为得意:“我们的活动走入沪上的16家百年中学,这个是前所未有的,文化大家深入中学课堂,学校平时也很难邀请到他们,这样学校欢迎,学生受益……所有学校的直接受众达到近万名,再加上讲座视频的新媒体传播,东广新闻台《海上畅谈》栏目的讲座录播,《解放日报》的讲座实录节选刊登,‘上海观察’‘教师博览’等大公号的转发,我相信通过二次三次传播,这个活动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中学校园……”有一次知道他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转了“百家讲坛”名家鲍鹏山关于中华文化的讲座让他“学习”,他告诉朋友“这就是我做的活动呀”,朋友吃惊不已,他则开心极了。

怎么会想到让活动走入中学校园的呢?这样公司的盈利如何产生?朱锦川引用了苏轼《定风波》中的诗句:“何妨吟啸且徐行——目光要长远一点,做公司,急功近利我觉得是做不好的,慢慢来。一方面,我把文化传播公司看作是做公益的延伸,做文化毕竟还不同于做一般的生意,一定要注重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断开发其他的项目,保证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但在为青年学生提供讲座服务这件事上,我觉得,既然我们有联系、组织学校的能力,活动还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社联的支持,这是学生获益的事情,这时候就不能把盈利作为目标。”

在活动的开幕式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燕爽表示,作为知名品牌栏目的东方讲坛,活动邀请了16位沪上知名社科大家来到16所百年中学,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最新的探索,它将带领广大中学生走进人文社会科学的世界,感受思想的力量。据悉,16场系列讲座嘉宾阵容强大,有葛剑雄、熊月之、赵昌平、沈国明、苏智良、张汝伦、鲍鹏山、黄玉峰等,内容涵盖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民俗学等各方面。

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认为:“让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走进百年中学,普及人文社科,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惠及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举措。”大同中学的校长盛雅萍说:“这些学者既是要用他们的思想为青年学生点亮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更是要用他们的思想点亮我们社会的未来。我们中学生欢迎这样的讲座,期待这样的讲座。” 朱锦川则希望公司能把这样的活动常态化且可持续,让更多的青少年从中吸取社会科学的养料,拓宽他们的视野。

“中年心事当拿云”

朱锦川认为文化是最根本的东西。公司草创之际,他便请来了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人民出版社前总编、历史学家郭志坤担任总编辑,协商策划各种文化选题。

当《未来简史》引爆读书圈的时候,朱锦川立刻买了一本,看得如饥似渴。“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告诉我们:思想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他认为,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时,人类将面临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谈及这位以色列历史学家所持人类将“从智人到神人”完成飞跃的观点,朱锦川说:“一位历史学家成为‘未来学家’本身就意味深长。我们只有知道从哪里来,才会更清楚向何处去。”

2015年1月,由他参与策划并担任监制,李学勤、郭志坤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细讲中国历史丛书》(12册)出版。此前,该丛书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资助;2015年12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名单;2016年2月获得第十四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这所有的荣誉之后,他所想的还是青少年的历史教育问题。

2016年寒假期间,由他参与策划并组织,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党委、市语委办、市网信办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易班网主办的“学史明智小达人”竞赛创造了中小学生21万人次参与、有效试卷10万余份的佳绩。新华网、东方网、新民网、东方教育时报、网易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均有报道。

2016年8月,公司策划并出品、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编、孔子学院总部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支持的“诸子百家故事”系列丛书(第一辑5本)第一本《孔子的故事》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今年还有老子、庄子、孟子、墨子等几本要完稿呢。我们公司整合力量来做这些书,还是要把中华民族先贤的思想财富告诉我们的青少年。”

“李贺的诗说‘少年心事当拿云’,我觉得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中年心事当拿云’——人生的这个阶段,我做了这些事,能让许多的人受益,能影响到一批人,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三观,我觉得这是非常痛快的事。”

“高山安可仰”

朱锦川说,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是与南宋大儒朱熹分不开的。“有时觉得不可思议,近千年前的古人,居然是我的先祖,他的学问是如此泽被后人,他的人品更是令人高山仰止。”作为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三十三世孙,朱锦川一心想的是如何能不愧对先人,在自己能力许可的范围内为世人做些什么。“《朱子家训》中说:‘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这六大‘不可不’,我想道出了为人做事的精髓。我今天所有的作为,其实都能从中看出影响。”

早在2011年底,他就提案《加强青少年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项目建设》,2012年1月21日被市政协官网选登——而今年,随着央视诗词大会的开展,全社会的诗词热被点燃,传统文化的学习形成热点。“这不是我有什么前瞻意思,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的建设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社会的重视什么时候不再成为热点而是常态,才是正常的。”同时他也在积极参与市、区相关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珍视文化遗产,尽快修复四大书院》等数篇社情民意被农工中央采用,《引进版中国的历史丛书部分观点有肆意歪曲之嫌》被全国政协采用并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专程来沪座谈。

他参加公益活动更是从不间断。从2009年起,他便每年策划、组织10-15次到养老院的慰问演出,每次演出都有国家一级或二级演员;多次参加拯救白血病儿童的活动,捐款捐物,2011年起开始参与重病孤儿的救助;2012年10月起,每月一次带领志愿者去远郊的爱心老年公寓为上百位卧床老人理发;2013年到2016年间,每月两次为家住黄浦区的残疾老人李老师洗澡,直到近日他搬入新公房解决洗澡问题……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来做这些事呢?“家训固然没有具体说要多做公益——这是比较现代的观念——但内在的精神无疑是一致的,所谓‘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便是其中的精髓。”

传承千年家风家训,有所当担,有所作为。在吟啸徐行中,朱锦川期待自己有新的突破。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