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
发布时间:09-01-18

朱德米,高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

推荐理由

当前中国大多数城市仍处于以经济增长为导向、以物质建设为内容的市场导向型旧城再开发阶段。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市竞争力提升,但是却造成了社会隔离和社会矛盾的加剧,政府企业化和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政商增长联盟对旧城改造利益的垄断。协同治理是时代背景下旧城改造的应然模式。该文以上海旧城改造为研究案例,探索了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和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朱德米: 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风险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

关键词

旧城改造  协同治理机制  旧城改造实现路径

内容简介

以多方合作的伙伴关系为取向、更加注重社区居民参与和社会公平、内涵更加综合化和多元化的协同治理模式是新时代背景下旧城改造的发展趋势,但面对现实条件和发展需求,如何构建并实现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以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有效参与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西方国家在协同治理的研究中,建立了多种分析模型。其中,由Ansell和Gash建立的SFIC模型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被各国学者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案例研究。因此,本文以Ansell和Gash提出的SFIC协同治理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将协同治理划分为4个可变因素,分别为初始条件、制度设计、催化领导和协同过程,完成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分析框架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以上海旧城改造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上海旧城改造的现实条件和影响因素,发现虽然现行的“土地储备”旧城改造模式中蕴含着协同治理成功的若干要件,但依然存在着政府间协同效率低、社会企业参与渠道阻滞、旧区居民参与水平低等问题。因此,针对旧城改造过程中政府、社会企业、旧区居民三者协同治理系统的重构问题,从利益保障、组织重构和运作优化这三个方面构建了多中心、全过程的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随后,本文提出了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的实现路径,包括完善制度安排、加强府际协同关系、建立社会企业参与渠道、提高居民实质性参与水平。

通过上述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协同治理是时代背景下旧城改造发展的必然趋势:(2)基于Ansell和Gash的协同治理关键因素分析。旧城改造协同治理必须着重加强政府间协同关系。解决旧区居民参与水平不足、社会企业参与渠道阻滞的问题,努力形成政府、社会企业、旧区居民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3)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是在协同治理理论的指导下,保障旧城改造治理主体的利益诉求、明确治理主体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优化协同治理的运作流程。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