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
发布时间:06-03-20

盖庆恩、方聪龙、程名望、朱喜

《管理世界》,2019年第3期

推荐理由

改革与开放是1978年以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途径。通过改革将资源配置在更有效率的地方,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开放尤其是国际贸易则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对企业优胜劣汰等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取得长足进步。一方面,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3.95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制度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经济仍存在较多扭曲(如户籍制度所引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而贸易也面临诸多障碍,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贸易开放同时存在,二者会有怎样的相互影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来阐明贸易成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评估其相应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在EK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构建开放经济的多部门模型并基于相应的数据来分别测量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并评估其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来回答上述问题。

作者简介

盖庆恩: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讲席副教授

方聪龙: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研究生

程名望:同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宏观经济分析

朱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关键词

结构转型、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劳动生产率

内容简介

本研究选择中国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时间的视角来分析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重点强调二者的相互影响,并评估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所带来的劳动力生产率损失。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首先,1995年以来,中国贸易成本已经大大下降。1995年农业产品的贸易成本为2.86,而制造业产品的贸易成本则为2.58;2013年农产品的贸易成本下降至2.21,而制造业产品的贸易成本则下降至1.98,较1995年分别下降了0.65和0.60。上述结果显示出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整体而言农业的贸易成本要远高于制造业,这与现实相符。若贸易成本保持在1995年的水平不变,1996-2013年间农业和制造业两部门的进口产品占总消费比重将分别下降3.05和4.88个百分点。

其次,若能进一步将贸易成本降低至理想状态,1995-2013年间中国加总劳动生产率平均将提高44.29%。1995年,若不存在贸易成本,中国农业和制造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将分别提高51.79%和51.92%,而农业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将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进入到生产效率更高的非农部门中,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下降至原有水平的73.79%,而非农部门(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力占比则上升28.62%,由此使得加总劳动生产率提高65.92个百分点。而由于贸易成本的快速下降,降低贸易成本所带来的效率改进空间已大幅缩小,2013年降低为23.12%。最后,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劳动生产率的改进程度具有相互影响。1995-2013年,仅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时,样本期间中国加总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20.51%;仅消除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44.29%;若能够同时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贸易成本,此时加总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67.98%,要高于分别改革两个市场所得到的总效应。这一现象要求在实际中必须兼顾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能够取得最优的政策效果,这对当前中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在于:首先,本文用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理论上明确了当要素市场存在扭曲时对外开放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强调了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间的相互影响,明晰了二者间的关系;其次,基于详实的数据,结合理论模型分别估计了农业、非农部门的贸易成本,定量评估了进一步改革国内劳动力市场和对外开放能够带来的效率改进,并深入讨论了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间的相互作用,这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