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鹏 许洁:后疫情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07-23-20

2020年6月12日,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联合承办的“后疫情时期职业教育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线学术会议成功召开。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高职院校校长、企业高管、媒体代表等就后疫情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职业教育承担的重大任务、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积极有效应对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综改处处长任占营提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强调四点:一是注重职业教育底部抬高。培养培训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现代产业实用人才;二是促进职业教育整体质量提升。以加快体系建设解决“出身不好”的问题,以体制机制改革解决“外部不给力”的问题,以加强内涵建设解决“自身质量不高”的问题;三是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建设。通过创造经验、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发展机制的完善和质量水平的提升;四是打造职业教育标杆。以北京、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升级为重点,提前谋划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样态。

后疫情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要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匹配

中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兴华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也成为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契机。职业院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职业培训内容如何及时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何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是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国家职业教育培训券”,缓解当前的失业问题,同时有效促进我国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作出相应变革,优化地区之间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校企协作、产教融合水平,同时有序促进职业教育对外合作。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特聘研究员乔英俊认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政策依然是后疫情时期的重要国家战略,不少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如新型农技人员、新型服务专业人员、新型创新创业人员等职业领域也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造了更多可能。后疫情时期的职业教育应处理好供给端、职业人才和需求端三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实现校企协调育人的精准对接,这也是高质量完成高职扩招200万目标的可循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和震教授认为,相较美国、德国等教育发达国家,我国职业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大规模低成本的职业院校体系,这也是今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石。建议坚持产业发展需求驱动职业教育发展,政府财政新增职业教育支持经费和项目应面向产业未来发展需求,构建基于技术、产业、工作、专业系统分析的职业教育专业—产业谱系开发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实现从“职业标准经过教育教学到达职业证书”的闭环运行。

职业教育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大趋势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韩传峰教授认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将中国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通产教融合瓶颈。要推动职业教育模式重构,推进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中国职业教育,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打造职业教育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要创新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创新教材内容、师资队伍、实验基地、教学情境等,打造“政产学研军中金”(政府、企业、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军队、中介结构、金融机构)七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教授基于工程教育和智能制造的视角,提出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要面向新业态的工作场景,融合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培养全局性整合性的工程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立足整个人才链,培养具有现代知识和场景构造能力的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高职院校办学者的行动和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教授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在规模质量、战略地位、发展环境等方面正在发生质的变化。《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39次提到就业相关问题,职业教育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国家政策叠加的优势,保持对人才市场的灵敏嗅觉,坚持开放的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建议加快推进职教高考改革,建立职业教育专属跑道,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学敏教授说,作为全国首个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兼顾教育属性、职教属性、本科属性、特色属性,培养理论基础要更加深厚、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技术技能积累要更加坚实、专业能力复合性更强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坚持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变,坚持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导向不变,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变,坚持“双师型”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变,坚持注重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变,坚持书证融通的培养导向不变,实现学校质量内涵的提质升级,探索中国特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安兴教授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特殊时期,职业教育的就业教育、实用教育、平民教育特征使其能更好地支持社会和国家的民生工程、扶贫工程、温暖工程建设。在后疫情时期,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针对家庭人均月入千元和正处于脱贫甚至有返贫风险的劳动力群体,开展精准适用的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职业院校要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引导,建立“育训并举、双腿走路”的教学培训体系,要让更多的行业领军企业来参与职业院校办学。

产教融合的企业探索

京东物流集团产教融合事业部总经理赵志刚认为,参与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是企业用技术和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在此次疫情中,京东与北京等地的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共同制定应急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建设基于电商物流一体化的商科专业群,涵盖电商营销、应急物流、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等领域,使得高校培养能力与社会需求快速响应。这一做法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媒体从业者对职业教育的观察

《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副主任梁国胜表示,当前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各职业院校专升本数量增加以及中高职衔接全面放开的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体现自身的特色和水平?二是高职招生政策将如何改革来保证严肃性和公正性?三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应用型本科高校之间的本质区别体现在何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主编、高级记者王多认为,职业教育在就业与民生保障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此次疫情表明,即使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中,部分中低端职业岗位也是不能被轻易取代的,但需要提升从业者素质。

后疫情时期要加强职业教育的跨界融合和智库研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曜升在本次会议总结中表示,来自社会各界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管理者及媒体从业者共同研讨职业教育问题,不仅体现了大家的职教情怀、使命担当和实力影响,而且反映了职业教育跨界、多元、融合的特征。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的有智无库现象亟需解决改善,如何用智库来展现职业教育成果特色,如何将职业教育研究的学术性更多地体现在成果转化上,是展现职业教育供需力、服务面和自身价值所在。今后职业教育的智库转型应更注重平台协同、创新形式,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政策的走向。(孟令鹏 许 洁)

转自光明日报客户端:https://wap.gmdaily.cn/article/36daec5db5434944bc3aa1e3f5fb4b7b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