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双重绩效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与分布动态研究
发布时间:11-11-20

张珩 程名望 罗剑朝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年第7期

推荐理由

2003年8月,在中央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下,以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转型为核心的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改革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方面均有了较大提升,但各地区农信社仍存在管理体制、经营管理、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充分考虑农信社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地区差异问题。

作者基于农信社专项数据库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Dagum基尼系数和马尔科夫链分析农信社双重绩效的影响因素、地区差异程度和分布动态趋势。本项研究对制定双重绩效协调机制、协同发展战略和完善农信社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珩: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程名望: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公共政策与宏观经济分析;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罗剑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农村金融管理、金融市场投资理论与技术、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区域发展规划与经济评价等。

关键词

农信社;双重绩效;空间格局;区域差异;动态分布

内容简介

此项研究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测度农信社经营绩效和支农绩效,然后利用莫兰指数检验农信社双重绩效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影响农信社双重绩效的空间因素;其次利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农信社双重绩效地区差距的程度,并分析造成地区差异的主要根源;最后运用传统马尔科夫链方法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构造双重绩效转移概率矩阵,剖析农信社双重绩效分布动态的演进趋势。

研究发现:第一,农信社双重绩效均普遍较低,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并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空间格局,这与当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充分体现了“经济与金融密切相关”的观点。第二,农信社双重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营绩效总体差距在缩小,支农绩效总体差距在扩大,这与农信社金融创新不足以及商业化经营导向有关。从地区内差距看,关中农信社经营绩效差距最大,陕南农信社支农绩效差距最大,这与当地产业结构、自然资源以及政策红利有关;从地区间差距看,陕北和关中之间农信社双重绩效的差距最大;从贡献率看,超变密度是影响农信社双重绩效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考察期内农信社双重绩效发生“跳跃式”转移的概率较小。考虑空间因素后,经营绩效稳定性较好,但支农绩效稳定性较差,并呈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象,说明农信社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

基于上述结论,此项研究政策启示如下:第一,建立农信社双重绩效协调机制,实现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第二,制定协同发展战略,缩小地区间和地区内差距,推动农信社深化改革;第三,完善管理体系与组织框架,建立政府诱导型市场改革机制,提高农信社核心竞争力。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