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济经管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03-05-21

2月2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集体代表济济一堂,我院2020级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与药政管理科科长郑思馨,正是1981名先进个人中的一员。

图片

回想起2月初接到通知“做好去北京领奖的准备”时,郑思馨说自己“有点懵”,然后相当一段时间“心情非常激动”。他有点没有想到,作为一名普通公务人员和医生,自己只是尽力做好了“本分”,却收获了如此重要的荣誉。他一再向我们表示:这个荣誉不属于我个人,我的工作离不开虹口区每一个卫生健康系统单位的支持和鼓励,这个荣誉属于所有为医疗帮扶工作付出过贡献的每一个人。

“80后”的郑思馨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却与中西部有着不解之缘。2004年,郑思馨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服从分配前往位于山西忻州岢岚县太原卫星发射基地下属的医院,成为一名山区的心内科医生。谈起在这里的八年时光、与妻儿的异地生活,郑思馨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没有觉得很艰苦,饮食气候我都适应得很好,除了当初因为当地山区水源有限,每周只能洗两次澡,一开始有点不习惯。

2012年,郑思馨转业回上海,进入虹口区卫生健康系统工作,并于2017年开始负责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与药政管理科的医疗帮扶工作。

虹口区对口帮扶工作早在24年前就已经展开。1996年起,虹口区与云南省文山州富宁、西畴两县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2016年又增加云南省文山州马关、丘北两县,2010年起该区还与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郑思馨的工作之一,正是对这五个县开展医疗帮扶工作。

如何才能实施科学帮扶、精准扶贫、高效扶贫?当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当地需求,上海所能”相结合原则,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使帮扶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目的是有效减少当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发生,共同助力对口支援地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郑思馨积极贯彻落实对口支援与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要求,按照市、区对口支援脱贫攻坚工作统一部署,将帮扶工作与卫生实际相结合、短期帮扶与实现脱困相结合、扶持发展与提高素质相结合,采用多种措施紧抓对口支援工作,着重提高帮扶地区医疗服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宣传健康知识、加快人才培养,为帮扶地区干部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真可谓“派出一支队伍、培养一批人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

图片 ▲为解决当地地广人稀、病人就诊不便的问题,虹口区为青海省玛沁县捐赠便携式心电图机

针对当地急需的巡诊和人才培养问题,三年来,在区合作交流办和区卫健委的领导下,郑思馨组织和带领虹口区六批医疗卫生专家团队赴对口支援地区开展讲学工作,从医院管理、公卫管理、信息化建设、临床医学等方面共进行了60余门课程培训,共培训对口支援地区临床、管理人员近万人次。专家讲课期间还在当地开展义诊咨询、带教查房、疑难杂症分析、教学手术,帮助当地医院手术技术改良,惠及当地百姓千余人。

图片 ▲郑思馨为当地藏族居民问诊

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郑思馨与团队医生克服高原反应,携带大批药品和医疗检测仪器为当地居民开展义诊。听说“上海医生”到县里来坐诊,一位藏族阿姨在女儿的百般劝说下前来看病。让郑思馨颇为触动的是,由于当地就诊不便和经济能力有限,这位藏族阿姨多年来强忍严重高血压性心脏病带来的种种不适,令病情已经发展到心脏异常膨大、心力衰竭的地步。当她来到郑医生的面前时,整个人的状态已经是只有坐着才稍微感觉好些,躺下就觉得喘不上来气。在当地懂藏语的医生“翻译”下,郑医生向藏族阿姨解释医保政策,鼓励她要在家人的支持下积极就医,同时对症下药缓解阿姨的病情。

在云南,郑思馨观察到一个现象,当地县医院硬件设施都很好,却很难留住人才,一些外科相关的科室,甚至只有两名医生,连当地求助上门的手术也常常难以正常开展,不得不推荐病人前往更远的州医院,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风险。县医院的无奈令郑思馨深刻认识到:人才“造血功能”尤为关键,如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当地打下人才基石?

在虹口区卫健系统下属医疗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郑思馨牵头组织,与云南文山州、青海玛沁县等对口支援地区的医疗机构签约结对帮扶共19对;通过人员培训,加强受援单位医疗技术传帮带;通过医疗卫生管理讲学交流,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制度和管理规范,切实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他还组织安排三批临床业务骨干共计22人,赴云南文山州对口四县(马关、西畴、富宁、丘北)的县级医院开展长期和短期支医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帮扶过程中,郑思馨鼓励当地医院派出医生到上海来学习,他说:你们尽量多推荐医生过来,尤其是那些定居县城的医生,他们在上海可以看到更多病例、深入了解和借鉴上海医生的处置方法。有更多的人来培训,才会有更多高水平的医生留在县城。

他组织承办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云南文山、青海果洛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来沪培训学习班,从技能培训、知识更新、管理理念、制度建设等方面设计课程,安排带教老师,做好“软帮扶”工作,通过学习联动模式,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医疗技术传递到边远地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县一级医疗人才得以充实,当地问诊水平得以提高,让当地居民可以就近实现小病小痛方便就医。

迅猛发展的5G技术更有望为郑思馨和同事的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他们正在谋划今年实现远程医疗与当地县级医院的连接,但是目前面临当地缺乏基站的困难,正在协调运营商共同为医疗帮扶再出一把力。未来,“互联网+健康”有望进一步推动上海医疗技术“高峰”,带动中西部“一片高原”,将“上海温度”传输到更多的医疗帮扶地区。

▲郑思馨与2020级MPA班的老师和同学们

从“郑医生”到医疗帮扶干部郑思馨,虽然不再能常常亲临一线为病人问诊,但他打开了另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尽管医疗帮扶没有显著的数字化指标可以量化,但是对于提高当地医学临床技术、公共卫生意识却是利在千秋。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医疗帮扶之路转入新的征程,郑思馨的人生也驶入新的一站:2020年,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走入同济校园,成为一名同济经管人、一名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有关理论,结合日常管理实践,积蓄更多能量与智慧,将医者仁心散播到更远的地方去……

 

供稿:市场与推广办公室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