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Consumers Respond to Embarrassing Service Encounters: A Dehumanization Perspective(消费者如何应对尴尬的服务场景:去人格化的视角)
发布时间:11-16-23

Yixia Sun, Xuehua Wang, JoAndrea Hoegg, Darren W. Dahl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推荐理由

要想提高销售额,就要为顾客提供温暖热情的服务,这是营销中传统的黄金销售定律之一。但是,当消费者购买尴尬商品时,他们不一定需要销售人员笑脸相迎和细心询问。本研究首次提出了消费者购买尴尬商品或服务时,如何应对外在环境中他人在场的一个新的心理机制,即“去人格化”,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消费者应对尴尬消费的理论框架。不仅聚焦商场、店铺等日常场景,也探讨了卫生健康行业等消费场景,为相关行业服务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Yixia Sun(孙怡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Xuehua Wang(王雪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JoAndrea Hoegg: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Darren W. Dahl: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关键词

尴尬情绪, 自助服务, 机械冷漠服务, 去人格化

内容简介 

尴尬是一种不舒服的情感体验,其来源不在于产品或者服务本身,而是由于他人在场,如果没有他人在场,就不会有尴尬的情绪产生。消费者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但他们认为购买尴尬的商品或服务会影响自己带给别人的印象,因此产生了尴尬情绪。

研究团队与一家亚洲大型连锁超市合作开展研究,对其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的一年内500万多笔销售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与购买洗手液或口香糖等普通产品相比,购买尴尬产品的消费者更愿意使用自助通道结算。这一研究说明,当消费者购买尴尬产品时,他们更有可能通过自助结账方式进行购买,并避免与收银员互动。

当没有自助服务时,消费者购买尴尬产品时,会偏好选择表现更机械的服务人员而不是更热情的服务人员。研究团队将两家干洗店的消费者评价呈现给消费者,在评价中控制了两家干洗店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只改变了前台服务人员的服务热情程度。研究测试了当衣服上出现两种情况的污渍时(令人尴尬的污渍VS普通污渍),消费者分别更偏向选择哪一类型的服务人员,是较为热情的?还是偏于机械化的? 结果证明,线上评论中不同的服务类型,确实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如果消费者的衣服上有令人尴尬的污渍时,60.9%的人选择了服务相对机械化的干洗店,相比之下,如果只是普通污渍,只有35.8%的消费者偏好机械化服务。

当既没有自助服务,也没有或者无法判断销售人员是否表现机械时,研究团队提出:聪明的消费者会倾向于将服务人员“去人格化”,即消费者感知服务人员情感能力下降,从主观上去认为他们表现得更加机械。去人格化是指淡化或抹去人类(相比动物或者机器)所特有的特质的一种心理活动,如淡化医生的性别或共情能力。

这些都表明,在尴尬产品消费时,过于热情的服务可能会加剧消费者的尴尬情绪,对消费者心理形成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更多人宁可舍弃亲切、热情的服务体验,选择自助服务、机器人服务或者“冷漠”的服务者。本项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尴尬情绪”来源的理解,提出并证明了“去人格化”作为一种购买尴尬商品或服务时应对他人在场的新的心理机制,对去人格化理论进行了拓展,系统提出了消费者应对尴尬消费的理论框架,并肯定了自助结账和服务机器人的价值。

 

Link: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0222437221130721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