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佳震:同济经管学院的国际化四步走
发布时间:09-21-12

2013MBA招生季临近,各商学院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和培养方案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商学院特别策划“2013MBA招生访谈”节目。新浪本期邀请的是来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霍佳震教授,在线解读同济MBA的招生政策及办学特色。以下是访谈实录。

 

基本理念:可持续性发展

 

基本的责任感:社会责任心

 

主持人唐敏: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您现在关注到的是由新浪商学院举办的对话商学院院长系列节目。今天很高兴邀请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霍佳震教授做客新浪,和我们谈一谈他对中国商学院教育的一些理解。我们也知道现在中国已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知名商学院院长,霍院长您也知道,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国内商学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商学院的学生已经走向国际,直面国际很多名牌商学院学生的竞争。对于这种竞争,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霍佳震:你说的非常好,商学院之间竞争是非常激烈。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作为商学院来讲,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经济未来二十年发展有这么几个趋势:中国大量的基础建设还在进行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口,要进行城镇化;同时,我们的产业结构,也需要进一步合理的调整。这些都是放在商学院特别是中国商学院眼前的任务。

 

当然,国外的商学院,也因为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培养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才,包括培养他们本国包括世界其它地区的学生,来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相关的活动。所以他们一方面在本国需要培养一些具有中国知识,中国兴趣的学生,将来跟中国进行贸易,进行合作。同时,他们也希望参与培养中国将来的经济建设人才。这是竞争的背景。

 

在这个竞争中,我觉得一方面中国的商学院,应该向美国以及一些欧洲的一流的商学院进行学习。毕竟他们办学的历史比我们长,而且100多年来,他们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内商学院在本土也有我们自己的优势。我们对我们自己这个地区比较熟悉。就拿同济来说,我们知道上海地区它需要什么。它要建设一个金融中心,它要建设一个航运中心,它又是一个服务型的城市。所以我们根据本地需求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会被本地的企业所招聘。而国外的商学院它可能是从全球的角度,从商业的一般规律来培养学生。

 

主持人唐敏:也就是说,要细化自己的目标,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地,换句话说,因为我们培养很多学生,将来还是会在上海,还是要从上海这个角度出发。您刚才提到上海准备打造金融中心、航运中心,除此之外,你觉得培养这些学生,还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霍佳震:从我们自己的实践来看,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把自己培养的学生定位在——他们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对社会要有责任感。因此,我们有些课程都是跟这个两个概念相关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做一些有自己特色的事,其中之一,就是依据我们学校的背景,来为上海服务。比如,我们定位在城市管理,因为我们同济大学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有优势。还有项目管理,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像世博、将来的迪士尼建设等等,这些我们学院都已参与进去。另外,上海也在进行调结构,要把服务业的比重提高。所以我们还有一块服务科学,我们的服务科学怎么来为上海的服务业建设提供人才。所以我们在城市管理、项目管理和服务科学领域,培养这么一批学生,他们有一个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理念,又有专业的管理理论,在这么一个组合下,这些人才很大一部分将被上海本地的企业所招聘,当然有一部分也将走向全世界。

 

主持人唐敏:刚才霍院长在介绍规划时特别详细,结合上海整体发展策略制定自己发展的策略。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的商学院很多时候在定位的时候,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方,他们可能不仅仅是定位说,我就在这个地方,我培养的人才就是适合这个地方的发展。他们更多会瞄准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都市,这会造成一个问题,中国内部商学院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了,他们培养的学生怎么从这些竞争压力中,真正能够跳出来呢?

 

霍佳震:确实是这样的,我觉得包括内地商学院在内,每一个商学院的定位,要跟当地的经济跟当地的产业相结合。如果当地的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了,你的学生找工作或者他的待遇,也一定会慢慢变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而不是说内地的商学院培养的学生,将来都到大城市去了,都到国外去了,这不是内地商学院办学的最终目的。

 

主持人唐敏:即使是按照您所说,每个商学院的培养目标应该和当地的经济产业相结合。咱们这边还会面临一个问题,上海有这么多的商学院,当然不乏很多非常优秀的,对你们来说是学习者,同时也是竞争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如何凸显自己的特色呢?

 

霍佳震: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怎么办好地处上海的一个商学院,确实很困难,上海商学院之间的竞争应该讲是非常的激烈。首先从国内的市场来讲,同济在招生方面,它的生源相当不错,我们招到的学生,是全国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最好的1%

 

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我们怎么把他们培养好,使得他们将来能够有竞争力。我觉得我们做了这么几件事,首先是所有的学生进校之后,我们告诉他们,我们学院的特色在哪里,我们有信心在哪几个领域做到中国最好,这个在一开始就要告诉他们。

 

有了这么一些差异化之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我们提出了国际化。我们的国际化分 两个阶段走,第一个阶段是用更大的力度来支持我们的学生到海外去看一看,走一走,有些是一个学期,有些是两个学期,有些是两年,有的甚至是拿双学位的。这个比例在逐年提高,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达到25%左右。

 

另一方面,我们有更多的海外学生,他们来到同济,参加交流学习,也有来拿学位的。我为什么说更多呢?因为我们有些国内学生还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国外它这个限制比较少,所以他们会有更多的学生过来。所有进来的学生,我们逐步地把他们跟我们在国内的学生,放在一个课堂上课。但是,他们不会中文,如果要全部结合在一起,我们学院的课程,就得全部用英文来讲,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尽管如此,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做了,我们在本科阶段和硕士生阶段,都有完整的英文专业课体系,他们从第一年来,一直到出去,可以拿到同济本科学位和硕士学位。所以,在国际化过程当中,我们还是走在比较前面的。

 

再有个两三年,我们准备把一些本科的课程,跟他们去进行合班。当然我们还有一块,就是专业学位,我们对此有一些特殊的做法。

 

主持人唐敏:刚才霍院长您也是在提到,像商学院的话我们都知道,它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本科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它更偏向于研究方向。另一块是专业学位,例如MBAEMBAEDP、在职PhD等项目,它更多是从工作岗位中又回到学校进行学习,充实自己,学习知识,同时扩展人脉,进而在职场上走的更好。这两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这两种培养咱们学院是怎么定义的呢?

 

霍佳震: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学院也是有长久的讨论,最后我们把这两块看成是一件事,我们都是在培养人才。我刚才讲了我们这个学院一个是差异化战略,一个是国际化战略,这两个既体现在培养本科、硕士、博士这么一个研究型的、全日制的学生。另外,我们又把这一理念带入我们的专业学位的培养,比方讲,我们坚持差异化战略,那么我们的MBA里边,除了核心课这个是国家教育部教指委的规定动作之外,在选修课当中,我们有三大模块,工程管理、城市管理、服务经济,每个模块下又有相应的课程。

 

我们MBAEMBA的学生,也主要来自这些行业,所以大家非常契合,他们的需求和我们的特色,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不仅这样,我们国际化选择伙伴,也在这三个方向强势的学校里边选。因此,在国际化的同时,又把我们的特色全部融合在里边。

 

主持人唐敏:您刚才提到这种培养方式,会不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比如,学术型硕士方面的城市管理,和MBA的城市管理,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冲突和矛盾呢?对于师资来说,很多师资是共享的,很优秀的老师不可能说我只教学术型硕士,不教MBA的硕士。如果师资一样,学校投入的精力一样,会不会造成这两种学位会有竞争在里边呢?

 

霍佳震:从师资来说,我们要求MBAEMBA的教师要有实践经验,他的来源,不仅是我们学校,还有处在第一线的单位和企业。比方讲,我们会聘一些零售业的有博士学位的老总,包括很多大品牌的一些分销商的老总,一起来给我们的学生上课。不仅上课,还一起去招生,看看这些MBA学生是不是可以被培养,有些人考分非常高,但是不一定能够被培养出来。

 

主持人唐敏:也就是说,对于这些专业学位的同学,他们学习更加贴合实践一些,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包括邀请外面老师讲课,包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课程中去。对于这些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他对行业的理解,对专业的理解。

 

霍佳震:是的。我们在大学的全日制学生培养方面,由于他不具备行业背景,我们比较注重培养他的使命感,他对社会的思考,而不是完全跟这个企业需求什么,我就贴近它来进行培养。这个跟我们培养专业学位的学生,是有些不一样。

 

主持人唐敏:这个我就很理解了。在大学培养这些学生,很多时候是没有定位的,相对专业学位的学生来说,大学生的需求没有那么清晰,最开始要有一个大的使命感,一个整体的把握度。

 

霍佳震:大学生是要学一个基础,他的面比较宽,他需要比较宽的面,人文精神,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对商业道德的理解,对工程的理解。例如我们的会计专业,我们的会计学生专业不一定很强,但是四大事务所来招人,他们跟我说在上海你们是最受欢迎的学院,因为你们有工程背景,而我们缺的正是有工程背景的人才。因此,我们的面宽了之后反而更受欢迎。

 

主持人唐敏:刚才在提到国际化时,您强调了咱们国际化的两点,一点是学生走出去和国外一流商学院进行交流。第二,是把国外学生引进来,让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进行交流。这里面还有一点应该非常重要,毕竟作为中国一流商学院,如果要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必须是我们自己走出去和国际这些一流商学院建立非常好的联系,从而能够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咱们学院在这方面是怎么样来操作的呢?

 

霍佳震: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核心要解决的一件事。上海这个地方是非常国际化的一个城市,而上海又有这么多的商学院在进行竞争。我们怎么在国际化当中走出自己的特色?

 

最近我们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举一个例子,我们的MBA,其实这20年是走了三步。我们觉得应该有四步好走,我们正在这个中间。

 

第一步是国内的学生,国内的师资来教。

 

第二步是国内的学生,国外的老师加上国内的老师来教,我们叫英文班。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把这个学位,发成国外商学院的文凭。再进行下去,我们的双学位,也就是说还是我们的学生,发国外的文凭再加上我们的文凭,例如我们跟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合作的双学位项目。

 

第三步,现在我们正在走的,这个学生不仅仅是国内的学生,还要包括国外的学生。例如,我们跟德国曼海姆合作的EMBA项目,一半学生来自德国,一半学生来自中国,他们在一个班上课,一起交流,体验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我们还有个班是印度、美国、中国这三个国家的学生放在一起的。

 

主持人唐敏:这三个国家背景完全不一样?

 

霍佳震:完全不一样,但是它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主持人唐敏:对。

 

霍佳震:也就是说这三个国家,是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世界发展的引擎,所以我们要把这三个国家的年轻人组合到一起去学习。这个是我们的第三步,也就是说我这个国际化,不仅仅是招一些中国的学生,来发国外的学位和我们的学位,而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大家同堂上课。

 

然后我们还有一个第四步,就是一个最终的目标,那就是要超越。我现在要求我们这两个项目,跟德国合作的EMBA,一半课程在德国学,一半课程在中国学。我们印度、美国、中国这个Global MBA也是,半年在美国,半年在印度,半年在中国。而且在每一个国家,他们必须在上课的同时,到一个企业去实习四个月。

 

主持人唐敏:这个时间很长。

 

霍佳震:很长。他们在学习期间,不是每天都在上课,凡是不上课的时间,他们都呆在企业里边,我们帮他们找办公室,有他们自己的桌子。这样的话他们在三个国家,不是一个浅层次地在课堂上了解这个国家,而是在工作中了解这个国家,深入到企业里边去了解这个国家,这样的人才我觉得在将来会非常有竞争力。

 

他建立的同学网和我们现在的同学都不一样,他们对这三个国家的了解是深度的。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这样的班成立。所以讲国外的顶级商学院,到我们这里来办学,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在这当中,我们只要对商学院的使命能够了解清楚,我们还是能够办出很好的商学教育,为学生服务,也为我们国家服务。

 

主持人唐敏:同济经管学院的国际化四步走,这个第四步确实挺新鲜的。不仅是把课堂移过去了,而且与之匹配的是,课堂和实践都移过去了。一方面要挑选最优质的生源,另一方面要挑选最合适的伙伴,这个最合适的伙伴不一定是最一流的商学院,但一定是和咱们的理念是最契合的商学院?

 

霍佳震:是的,需要互补。我挑的这个商学院,应该是我的能力所不足的那部分,他能够补。像这次我们在三个国家,为什么成为合作伙伴?他们觉得我们在运营管理方面非常强,是他们做不到的。

而美国那个商学院,他是在经济金融方面非常强,包括在领导科学方面等。印度的商学院,它是在人力资源方面,是非常非常强,我们把这些整合起来,这个组合就非常完美,这样的课程开出来,学生就会非常欢迎。比方讲,我们那个班只招60个人,每个国家只招20个人,我们这个项目推出一个星期之内就招满了。

 

主持人唐敏: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霍佳震:对。但是我们一个星期之内就把人招满,而且很多学生都排着队。

 

主持人唐敏:今天通过跟霍院长访谈,我们会对同济商学院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回应了社会上一些质疑,对专业学位的教育和普通传统教育有什么差别,面对大环境,商学院越来越多的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如何迎接来自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挑战?如何把自己打造成国际一流商学院,这些问题在今天访谈中已经得到很好的诠释,我们也会时刻关注着同济经管学院未来国际化的走势,也希望同济经管学院能够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商学院。

 

感谢霍院长!感谢各位的关注!我们这期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新浪教育)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