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中德商学院迎合作新契机
发布时间:05-09-13

        2012年为中德建交40周年,40年间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了617倍,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中德贸易额将赶超2012年。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德国在欧盟之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全球最大国。3月14日,在上海举行的同济-曼海姆国际双学位EMBA首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未来中德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高峰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中德之间的经贸合作大于挑战,这意味着中德在商学院教育中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合作空间。
  

 

        机遇大于挑战
        “未来的20年,世界经济将向多级化发展,不再由单一力量来主导。”德国驻中国大使Michael Schaefer博士在论坛上指出。
        在中德建交的40年间,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了617倍,而2013年中德贸易额预计将赶超2012年。从更长远角度看,中国必将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此,中国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而跨文化和地域的国际教育合作,注重企业高端国际人才创造力的培养是迎接挑战的重要手段。
        德国大众企业关系主管、同济-曼海姆双学位EMBA项目课程教授Marcus Schuetz表示:“在中国当下的商务环境下,本土企业的发展可能会比合资企业拥有更多的机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Marcus Schuetz认为,为了找到合资双方的某个平衡点,合资伙伴可能会暂时放下自己的职责,这意味着合资企业在中国的未来可能不再强行以合资的形式出现。而这也正是中德商务下一步合作的重要方向与机遇所在。
        德国的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实体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比单纯注重金融服务业要更为平衡。与此同时,很多德国的中型企业还非常注重创造和创新。作为首届同济-曼海姆双学位EMBA项目14名毕业生之一的苏朋女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企业进入德国也应该是本着去学习的态度,尤其是在科技研发方面。”
  

 

        中德文化融会贯通
        中德贸易已取得傲人成绩,但如何求得更密切、更高效的合作则需要中德文化的融会贯通。
        德国以其非常严谨的商业交易规范在世界著称。第一届毕业学员陈怡雯女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欧洲公司工作,希望通过体验和深入了解德国教育体系,以便从文化上能和公司更加契合。陈怡雯认为,“如果中德双方的企业能更好地融入对方的文化,换位思考,沟通会更加顺畅。”
        即将成为第三届同济-曼海姆国际双学位EMBA项目的新学员Jin Jing也认为:“如果要在未来的跨国商业上取得成功,尽早吸收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文化,非常重要。”
        SAP中国区总裁 Xiaoqun Clever结合她在中德两国工作多年的经历认为,学会设计思维,用战略性目光考虑问题,注重员工价值,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是在商务发展中需要注意的。现代企业管理急需领导力的渗透,需要将公司的各职能部门像胶水一样黏合起来,它是推动社会正向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也是中国企业发展亟需改进的地方。
  

 

        商学院教育新动向
        据商学院调研与推广机构“商学院大百科whichmba.net”调研显示:从2002年国家开始建立EMBA学位课程以来,到2013年,EMBA得到长足发展。2012年全国获得国家认可的EMBA学位人数在7000人左右,特别是一批中外合作办学的EMBA项目为中国培养出相当数量的国际化商业领军人才,但在整体EMBA人群中只占1/10,还远远不能满足商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中外合办EMBA项目中,中美合作项目占了绝对的市场比例。而随着中国与德国的经贸往来的密切升级,融入德国元素的中德合作EMBA成为商学院合作的新方向。
        资料显示,2009年,同济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合作协同中、德企业建立了中、德双学位EMBA。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认为,该项目中德两地轮换施教、中外学员各占50%,很好地顺应了天时、地利和人和的规律,是高端商业教育有力的探索和创新。裴钢表示,同济大学和曼海姆大学并不想沿袭别人的模式,而要以不断创新、突出全球化、更加接近实战为特色。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