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传峰撰文“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发布时间:04-10-09

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韩传峰20090408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全文如下:

            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必然要求。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目前在世界上居于前列,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作为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个体细胞大学,却缺乏应有的特色和活力,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突出表现在:第一,运行机制单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封闭划一、等靠上级指令、缺乏办学活力的现象有很大转变,但是与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大学改革仍然非常滞后,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管理模式僵化。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难以撼动,一次教育定终身的观念和现实依旧存在,对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灵活的管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单一,制约了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第三,价值取向错位。多年来,大学的改革比较多地注重办学经费的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而体制机制创新却踯躅不前。把管理和教育截然分开,把为了人的管理变异成人为了管理 

  制度建设是提高大学办学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前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进行大学制度的创新,迫切需要在此基础上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纵观世界各国的大学,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一个国家的大学制度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联。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决定了我国大学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现代大学,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展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决定了一所大学的质量和声誉。是否站在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上设计和规范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标志。 

  大学是学术机构,不是行政机关;大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场所,不是简单劳动力的聚居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理应成为科学、民主、法治、现代化的示范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保障学术研究的自由、教学创新的自由、学生学习的自由、学校办学的自由。大学管理者要珍惜手中权利,用好手中权力,利用赋予的职权为学校做更多有益的工作。是否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术发展,是否有利于教工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否有利于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应该成为大学管理机构的价值取向。大学管理过程以效率为标准,要能办成事;管理质量以师生满意为准,要能办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