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定西–同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漳县见闻
发布时间:08-17-11

“当归致富”:走访漳县地膜当归种植示范基地

  近日,“爱洒定西”同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漳县有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漳县大草滩乡石嘴沟村参观考察当归种植示范基地,并走访了种植专业户,就当归的种植、收益等问题进行了亲切交谈。

  在前往石嘴沟乡的途中,同行的任主任介绍了当地当归种植的基本情况。甘肃省尤其是天水、陇西一带,自古以来盛产当归、黄芪等名贵中药材,漳县种植的当归更是当地特色农业的代表产品。石嘴沟村原先种植一般农产品,如蚕豆、马铃薯,,村民的收入低,生活水平自然无法提高。但是,自从种上当归,尤其是引进了地膜种植的技术之后,当归的亩产量上升了,村民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自然也提高了。任主任指着路边用石头砌起来的院子围墙感慨道:“当归致富之后才能用得上这材料修房子,放在以前根本不行!”

  石嘴沟村不大,大约只有200多户人家,如今多数以种当归为生。任主任首先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地膜种植示范基地,望着漫山遍野都是被地膜包裹着的当归苗子,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叹声。

  参观完种植示范基地之后,实践团来到村书记家,与几位村民代表进行了短暂而亲切地交谈。一开始,由于语言不通,同学们无法很好地理解村民们说的内容,好在团队中的马霞是个兰州姑娘,顺理成章地就当上了“同声翻译”。

当归种植的“前世今生”

  据村民回忆,打记事起村里就有种植当归的传统,只是那时尚未形成规模,只是小片种植。当归相较一般中草药显得有些“娇气”,种植过程有很多注意事项,如注意排水以防坏根等。它的生命周期达3年之久,第一年的育苗阶段,只能在山的背阳面进行,因为当归苗喜阴湿,经不起曝晒;第二年阳历6月左右对幼苗进行移栽,铺上薄土,再盖上草保湿;第三年4月份铺上地膜打洞,年底就可以有收成了。然而早年因为技术落后,当归的产量低,质量较差,直到1995年左右,引进了地膜技术,当归的亩产量从300多公斤一跃升至500公斤以上!这才真正开始大面积种植当归,打开了石嘴沟村的“当归致富”之路。

绿色种植的经验

  石嘴沟村的当归苗子是当地村民培育的。当归一般第一年就要收果实。如果第一年没有收,那么第二年当归就会结籽,这样的当归不能入药,只能用作种子。将没有采尽的当归用作培育种子,是一种“变废为宝”。

  早年村民也曾为了使当归看上去成色更好而使用硫磺熏制的做法,然而现在已完全取缔了,出产的当归全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产品。村书记自豪地说:“我们的当归是绿色无污染的!”

  但要做到“绿色无污染”,就无法使用农药除虫,当有同学问到当地如何解决虫害问题时,书记介绍道:“我们不用农药杀虫。我们的地是间隔种植作物的。第一年种当归,种完后,第二年会种别的作物。这些虫呢,一般都比较专一,只吃一种作物。所以第二年种别的作物的时候,那些爱吃当归的小虫就跑开了嘛!”村书记洪亮的声音透着智慧和幽默,大家不由得都被逗乐了,屋子里洋溢着欢声笑语。

  如今中草药市场很大,许多公司、甚至外资企业到内地来收购中草药,使得当归等药材的价格近几年一直稳中有升,因此“当归致富”的决策是正确而明智的。

   当归的头越粗越长、须越少,其质量越好,价格越高。当地各家各户生产的当归还是有优劣之分,因此每年当归收成的时节,可以将当归运至药材市场集中贩卖,也可以在家等收购方上门采购。如今每户的年平均收入可达两、三万元,村民们的生活好过了,对种植当归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了。由于需要“隔年种植”,因此有收入的大小年之分。

   据悉,我们之前参观的种植示范基地已经与兰州佛慈制药厂签订了采购意向书,不久前厂方专门派遣了技术人员下乡来指导村民种植,产出的当归若能达到厂方要求的标准,每公斤可以以高于市场价5-6元的价格售出。“美得很”,书记笑着说。

   访谈的最后,有人问起村子里的基础教育状况,书记无奈地解释说,虽然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但石嘴沟村仍旧相对比较贫穷,“留不住人才”,无法引进好的师资。犹然记得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的徐建学长和田广峰学长背着行囊来到定西,帮助定西的优质马铃薯在大上海打开了市场,不由得更加感叹“人才可贵”!“当归当归”,若西北的学子学有所成之后能回归故乡、反哺故乡建设,若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像学长们一样,投身大西北,用知识和胆识打开致富之路,那该多好!

   衷心祝愿石嘴沟村乃至整个漳县的未来一片光明灿烂,相信勤劳而智慧的当地百姓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漳县重点企业考察及“五保家园”之行   

   8月4日,同济大学“爱洒定西”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先后参观了中盐武阳盐化公司和中材祁连山水泥厂;紧接着当日下午又前往武阳镇五保家园看望孤寡老人们。这是奔忙而充实的一天。   漳县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盐矿资源,当地制盐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西汉时期,可谓由来已久。当地产出的盐无需碘化即可达到国家要求的食用碘化盐标准。我们此行参观学习的中盐武阳盐化公司的年产量可达到250万吨,是全国一百家定点制盐企业之一。在厂长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主控室,包装车间和发电车间。厂长为我们简单介绍了产盐的整个过程:先往地下盐层输水,地下的盐溶在水里,再通过施加压力让盐和水一起喷薄而出。盐场再把喷出来的盐水进行简单的蒸发加热,提炼出其中的盐分,制成成品盐。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看着持续运行作业的各种庞大的机器和复杂的仪表界面,我们仍旧感到震撼。厂长还补充介绍说,盐厂的主要产品是食用盐,但同时生产硝酸盐类产品和浴盐等保健化妆品。

   在祁连山水泥厂,头戴安全帽,身穿蓝色制服的车间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首先带我们参观了主控室,通过监视视频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并讲解了水泥整个的制造过程。通过将石灰石,粘土和少量铁粉等原材料混合回转,利用原煤的燃烧进行煅烧后形成硅酸盐熟料,再在石料中加入石膏进行混合,最终形成水泥成品。祁连山水泥厂于09年开始建设,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日产水泥3000吨左右,年产量预计可达120万吨。偌大的厂子里只有200余名工人,这是技术进步、机器替代人力的表现。然而众所周知,水泥厂的运作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该厂目前主要使用的除尘装置仍旧是布袋收尘器,效用较低,因此如何平衡好漳县经济发展和地方环境保护的工作,是摆在当地领导面前的难题之一!   

   中午短暂的休息过后,我们来到武阳镇五保家园看望孤寡老人。这里生活着11位老人,都在60岁以上。五保家园有专人负责老人们的日常饮食起居。老人们床上的被子,毛毯,以及屋上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老人们拥有专门的活动室,他们可以经常聚在一起打打牌,下下棋,看看电视。院子里有一块地,长着高大的向日葵,玉米和西红柿也眼看着就要成熟,经介绍才知道,这都是爷爷奶奶们自己种的,老人们说自己有能力就种些庄稼,不仅锻炼自己的身体,而且服务了大家。

   对我们的到来,这些纯朴的老人们既高兴又显得不知所措。有一位失明的老奶奶,紧紧地抓着我们的手,流着泪说道:“可惜我看不到你们的样子啊。”大家和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话家常,他们不断说,他们过得很好,政府对他们很照顾,让我们放心。他们满足的笑容像是安静的阳光,不知不觉就感染了我们,也温暖着我们。临走时,爷爷奶奶们执意送我们到门口,拉着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我们看到一个经济上正在逐渐起步、蓬勃发展的漳县,一个政策上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准则的漳县,一个人民勤劳、渴望早日走上致富之路的漳县,一个仍旧走在发展和探索途中的漳县–祝愿这样的漳县明天更美好!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