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情,琢玉成器——访上海大众培训部经理宋伟良
发布时间:12-30-11

第一次见到宋伟良,是在去年岁末同济大学校外捐赠奖学金颁奖典礼开始前的嘉宾休息室里,宋伟良正和昔日同窗好友、现同济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雷星晖笑谈。听闻《同济人》想对其进行采访,他欣然接受了母校的邀请。据学校对外联络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郑晓蕾介绍,自从1993年大众奖学金设立以来,宋伟良几乎每年都会前来颁奖。能够亲手将奖学金颁发到那些品学兼优的师弟师妹们手里,鼓励他们在求学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宋伟良十分欣慰。当天,共有19名本科生、6名研究生荣获大众奖学金。 再见宋伟良,《财富》杂志2007年度“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评选结果已经出炉,上海大众凭借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及较高的雇员承诺度,在参与调查的120家外资公司中脱颖而出,荣登外资企业“卓越雇主”榜首,成为唯一一家上榜的汽车企业。上海大众能够在人力资源方面得到广泛的认可并获此殊荣,离不开上海大众“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更离不开上海大众二十多年来形成的多元化的员工发展道路和多渠道的人才激励机制。其中,培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身为上海大众培训部负责人,宋伟良功不可没。采访约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距离他工作的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里的上海大众仅几分钟车程。由于同济大学和上海大众之间的亲密合作关系,宋伟良对嘉定校区可谓熟门熟路。依旧是深蓝色的西装,依旧是招牌式的儒雅笑容。

同济园里的青葱年华
苦学习。宋伟良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回忆五年同济求学时光,难忘中国女排打败日本,继而连连夺冠时的举校欢腾,难忘八十年代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缔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和王者气度,难忘同济绿茵地上踢球时滚落的汗珠和欢乐,更难忘埋头苦读、孜孜不倦求学的情景。 
        80年代的大学资源相对有限,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在暗中较劲吸收知识,于是每晚自习时抢占教室、图书馆的位置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学校和德国的渊源让每个同学受益匪浅。进校后第一年的德语学习为宋伟良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系里聘请的德国教授讲授的《劳动科学》、《经¬济科学》等课程大大开拓了青年人的眼界。宋伟良清晰地记得毕业实习是在上海第二轻工机械厂,吃住都在厂里,师傅手把手教他如何优化,而一篇题为《价值工程》的毕业论文为他的学生时代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要感谢母校教师扎实的教学、注重实践的学风以及德语教学的特色……”宋伟良如斯说。

缘结大众培训
1986年是宋伟良人生的分水岭,他从同济大学毕业,迈入大众,从此与大众培训结下不解之缘。 根据同济和大众当时签订的协议,同济每年选送部分师生去德国布伦瑞克大学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进修。宋伟良、余卓平(现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陈翌(现汽车学院党总支书记)3人成为该项目首批赴德进修的同济人,为期21个月。宋伟良到了德国后,一半时间在布伦瑞克大学进修,另一半时间则进入德国大众培训部门学习。 
        1988年,宋伟良等3人回国。余卓平、陈翌回到同济,宋伟良去了上海大众培训部门。同济和德国大众的这个人才合作培养项目持续了7、8年之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为学校培养了年轻出色的教师,又为企业输送了优秀的管理人员,体现了企业和学校之间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宋伟良对此深有感触。 
        上海大众于1985年成立,掐指一算,宋伟良陪伴它一起成长,如今已走过了20个年头。作为一家曾经连续八年荣获中国十佳合资企业称号,八度蝉联全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榜首,并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的公司,上海大众目前拥有12000多名员工。员工是上海大众最宝贵的资源,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也是支撑公司稳定增长的关键。在多年的经¬营中,上海大众始终坚持将员工的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每位员工,积极帮助员工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基于培养、考核和激励的员工综合发展体系。23年超常规发展,上海大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营销人才和技能人才等,中高层经¬理中的一大半都拥有MBA学历。 
        据了解,为员工提供包括专家、技能师、后备专家、后备干部、管理层等在内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是上海大众人力资源配置的一大特色。大众人力资源配置以人为本,力求为员工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其理念来源于对市场机制的深入思考。与此相对应,上海大众建立起了完备的员工培训体系,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道路的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和项目,员工个人能力上不断提升的同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也在源源不断地增强。
         提起大众的培训课程和项目,宋伟良如数家珍。大众的员工培训显然具有战略性眼光,它形式多样,覆盖面较广,既可分为职前培训、岗位培训、后备干部培训等,还可分为内、外部课程培训、网站培训、出国培训等。
         以内、外部课程培训为例,上海大众培训部开设有300多门内部培训课程,包括绘图软件培训、质量体系培训、技术工艺培训、会议主持、项目管理等培训等,全部对员工免费开放。课程预告定期发送到每一位员工的邮件系统中,或者由培训联络员通知到个人。员工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征得主管领导的同意,参加这类课程;外部培训课程则是公司与社会上知名的培训机构合作,为员工进修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宋伟良举了几个典型培训案例。为提高产品研发的核心能力,1998年和1999年,上海大众斥资近亿元人民币,选派4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德国大众核心技术部门接受长达3年的全过程开发综合培训。他们在资深工程师的带领下,进入德国大众产品设计开发领域,全面参与最新高技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这批学成归来的技术人员现在大都40岁上下,他们已成为上海大众的开发骨干,为上海大众自主设计开发车型奠定了基础。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并用于实践操作,上海大众先后组织了1000多名设计开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技能人才到德国、捷克、西班牙等地参加为期几个月的TTA培训,即技术转让培训。 
        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如何在上海大众和大学之间搭建一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长平台?上海大众对此的探索脚步从来没有停止。据介绍,上海大众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去年推出了合作培养预备工程师项目。期间,上海大众采取管理岗位与专业技术专家岗位双轨制的职业发展道路,由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承担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去年年底,已有20多名同济汽车学院大三、大四的学生进入上海大众开发部门实习。对于那些想进入汽车行业的年轻的师弟师妹们,宋伟良说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出色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要求能够有踏实稳健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因为汽车的研发、生产、检测、物流、服务等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汽车行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积累往往具有长期性和可延续性,而让数以万计的用户满意是他们的使命和责任。
 

 

宋伟良简历 1963年出生于上海青浦。1981年从华师大二附中毕业,进入同济大学管理工程系工业管理专业学习。1986年毕业后,获德国艾伯特奖学金资助,参加在德国不伦瑞克技术大学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进修。1988年回国后,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人员培训部工作,现任人员培训部经理。

 

(作者:喻娟 选自《同济人》第26期)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