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青年教师代表钟宁桦在201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09-09-15

感谢陶老师的介绍。其实就在14年前,我和在座的各位同学一样,刚刚才踏进大学的校门。转眼间14年的时间就过去了。今天我自己成了一个大学教师,并且非常荣幸地能够在此分享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想由衷地祝贺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经过了高中3年艰苦的学习,并且在高考这个残酷的选拔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因此来到了同济大学这一国内一流的学府。和各位一样,我在今年的6月份,也幸运得取得了一个不小的成就。不过,我想,对于我、以及对于在座的各位每一位而言,这些成绩都已经是过去的了,不值得太多留恋。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面写到:“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如果我们一直在留恋往昔的成绩,那就说明,虽然我们在生理上很年轻,但是心里上已经老了。所以,无论你在高考中考出了多么高的成绩,这都是昨天的事情了。我们今天要想的问题是,明天,我们如何能做得更好?

各位即将开始大学四年的生活,如何能够做得更好?以下,我有三点心得和建议,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找到你的兴趣和愿景。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你对什么事情特别得好奇,你想把它搞明白?在你们往昔的学习生活当中,可能没有人认真地问过你们这个问题?从小到大,你可能一直是照着父母和老师的话在做,当一个好学生,尽量在中考和高考中考好,这就是你们的任务。在遵从老师和家长的心愿上,你们做得很好。但是,你们接下来准备做什么?

就在我这样的年龄,30岁出头点,我已经看到,我的不少同学不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但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要不得不继续做,从而很痛苦。从一个经济学者来看,我更认为这是社会的损失。因为,一个人若是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的潜能是不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的。这就如同,你把一个很有用的器具放到了垃圾桶里;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资源的错误配置。如果一个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在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那么,这个社会的损失就很大。

另一方面,在今天全球化的激烈的竞争中,那些在各个领域中做到顶尖的人,不仅仅是勤奋,而且真的喜欢手头所做的事。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苹果的乔布斯。他一生只做了三个东西,iPad, iPhone, 和Mac,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怎么做得更好。所以,他的兴趣、生活和工作是融合在一起的。他又是绝顶聪明、锲而不舍,别人怎么比得过他?

然而,在当下的中国,我看到很多人没有被放在他最擅长的岗位上,很多人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制度上的原因,有文化上的原因。不过,在教育体系中,我认为一个蛮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是努力在实现父母和老师的预期,而忽略了对于自己内心愿望和兴趣的追寻。

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人。大概是在我大二、大三的时候,我心中就已经有了一种很强的愿望,想要明白中国经济改革背后的逻辑。我看到,我所生活着的环境在发生着很快的变化——物质环境不断改善,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同时,这个社会的结构、制度以及人心都在发生很快的变化。我很想搞明白,导致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中国过去三十年改革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接下来又要往哪里去?我在大三的时候读到林毅夫教授的名著《中国的奇迹》,为其中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证据所折服。所以,十几年前,我心中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冲动,要以最严谨的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的改革问题。这个冲动或者愿望一直在驱使着我不断向前探索。到目前为止,我在学术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这只是个结果。真正背后的原因在于我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来到了大学,在4年之后,你们中的很多人都要踏上社会。我非常希望,你们中的每个人到那个时候,已经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自己想做什么。

那么,如何能够找到自己兴趣和愿望?一方面,尽量使用大学提供给你们的一切机会,多接触、多尝试,和不同的书籍打交道、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事打交道。在其中,去体会,你是否感兴趣。另一方面,我更希望大家能学会独处。学会独处,这是我的第二点建议。

孟子有一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善莫大焉”。这大概是说,你如果能诚实地面对自己,自然会知道什么是好的。今天这个社会太浮躁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非常的方便,但这也使得每个人真正私人的空间很少。我们每时每刻都可能收到微信、飞信、邮件、电话。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交流的成本,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the burden of social connections,人际关系的负担。在这种状态下,有多少的时间我们能够真正静下来好好反省一下?而在这样忙碌的状态下,一个人也容易变得焦虑和缺乏目标感。每天你被淫浸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各种各样网络的言论中;久而久之,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渴望什么、甚至不知道你自己是谁。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这四年当中,不要只顾着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生活,更多地学习安静、独处;在独处的时候,聆听你内心的声音,去寻找你心中的愿望、去探寻你心中的梦想。这是我的第二点建议。

第三点建议,接触社会、认清大势。各位刚刚离开高中,高中三年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不过,从你离开高中的那一刻开始,就不会再有这样清晰的、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目标了。今天在座有三百个学生,之后可能会追求三百个不同的目标。并且,你们基本上要靠自己去判断、去选择要做什么。为此,一方面,就像我之前所说,你要慢慢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另一方面,你也要努力去理解你所处的时代。

“识时务者为俊杰”。古往今来,凡是有大成就的,都是能够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在座的各位和我都属于一代人。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幸运的,正所谓生逢其时、生逢其世。为什么这样说?我出生于80年代初,在我出生的时候,中国刚刚从十年文革的浩劫中走出来,在邓小平的引领下开始了改革开放。当时的中国是大而不强。假设我能活80年(目前上海男性的平均寿命是80岁)。那么,等到我离世的时候,大概在2060年。如果中国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的话,那么到2060年,中国很可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并且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所以,我们的一生,正好是和中国从弱到强、和整个名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中国内部的社会和制度在不断地变化。我们会看到:一方面,14亿中国人在不断创造各种各样的奇迹,中国的国力在不断增强——在不少外国学者看来,整个21世纪,最重要的主题可能就是中国的崛起!而另一方面,在快速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中,各种重大的问题、难题不断涌现。毫不夸张的说,中华大地,满眼望去,都是问题;亟待真正有学识的才俊去回答,亟待真正有胆识、有谋略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去解决。这里面有多少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我每每想到那么多的矛盾、那么多的难题,就兴奋不已;觉得时不我待,有太多事要做。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出生在这样一个大国、又赶上这个大国的崛起,这难道不是恰逢其时吗?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让人兴奋的时代和国度。我祝愿各位,在之后的四年中,学会独处、反身而诚、韬光养晦,又能审时度势,把自己的兴趣、愿望真正地与这个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从而开启不凡的人生。

谢谢大家!

钟宁桦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博导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