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宁桦:直面当下重大难题 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发布时间:06-17-16

直面当下重大难题 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钟宁桦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 博导

本文发表于《同济报》2016年6月10日 第四版

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初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已经正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伴随着这一跨越的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也在发生激烈的变化。比如,过去十几年中,我国经济以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了整体的经济增长,而在国外需求疲弱、国内负债高企的背景下,这一模式亟待改变并转向更具可持续性的以消费、创新拉动经济的模式。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迅速改变普通百姓的生活;而同时又加剧各种思想意识的激烈碰撞,使公共管理越来越困难。金融体系频繁而剧烈的波动,动辄耗费国家上万亿资金来稳定市场,而“金融支持实体”的作用又越来越弱,折射出我国金融改革的迫切性以及我国在高端服务业上的专业知识和人才上的严重匮乏。如此种种重大挑战,不一而足。国内外各界纷纷议论,中国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并进一步跻身发达国家、从而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在此大变革、大选择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意向深远、高屋建瓴。讲话中引经据典、博古论今,雄辩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醍醐灌顶!

在向着这一目标努力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随后总书记具体谈到了几点,对我们的启示特别大。

其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今天,各个学科的专业化程度都很高,学科之间“壁垒森严”,每个学科都有自己专业的术语和方法,学科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然而,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几乎无一例外是“跨学科的”,尤其是人的问题,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而要对现实重大问题提出可操作的真知灼见,就必须打破这些人为划定的学科界限,在诸学科中融会贯通。

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在过去二十年间,我国的社科领域迅速和国际接轨,其中尤其是以经济、金融、工商、法律等应用性显学为主。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内的各大高校也以追求国际顶级期刊上的发表为指向。不可否认的是,国际一流期刊在学术规范化、专业化方面是显著地高于国内同类学术期刊的水平的。与国际期刊的交流,更是有利于培养我国学者严谨、专业的态度。然而,在片面追求国际期刊发表的目标下,不少社科老师将研究的对象放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上,因为更容易入“国际主流”、出“国际成果”。如此,研究的目标就不是为了服务于社会,而是试图迎合、讨好某些少数国际学术界的“大佬”。这一导向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虽然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在发生非常剧烈的变化,重大问题不断涌现,然而真正高质量的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严重供给不足。与美国相比,我国政府在制定重大政策时所得到的严谨的、可靠的科学论证和支持要少很多,而同时社科的不少研究成果也与“经世济民”这一最终的目标基本无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这点可能是社会科学与一般理科、工科根本性的差异。我们必须要全力学习西方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方法,这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也需要以国际化的、公认的、规范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是我国社科界还需努力学习并强化的科学精神。然而,我们要以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重大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这就联系到了第三点感触很深的地方。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同济大学在工程、建筑领域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同济人更是以实干著称,在全国各地无数的楼、桥、路上都刻有同济人的烙印,名副其实地为我国物质文明的建设“添砖加瓦”。如今,新的局面呼唤同济人新的作为,为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宏伟“蓝图”出谋划策,为大变革时期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添砖加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这点上,同济人其实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2014年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构想以“路”为纽带,以优势互补、共赢共利为原则,以沟通、理解为重要目标。如此大方略,实施起来,前面的困难可想而知。每一公里路的推进,都涉及不同语言的交流、不同政治和文化的沟通、不同法律规则和商业习惯的碰撞。这些难题是同济人必然会碰到的,也是同济人的机遇!

纵观全球知名大学的历史,无论是哈佛、耶鲁还是牛津、剑桥、海德堡,这些学校的崛起都是和美、英、德国的崛起同步的。同样的,当英国不再是“日不落帝国”时,它的大学也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这很自然,一个大学的命运当然是和整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任何国家的崛起都是艰难的,而任何大学、任何大师,如果能够直面并解决一个崛起中的强国最为困难的问题,则必然会被尊敬。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批评非常中肯、到位。“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

我国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阶段,对于大部分的国人而言,温饱已经不是问题,物质财富的积累的迫切性已经显著降低了,而精神文明的构建、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生意义的追寻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总书记已经清楚地指出了目标:“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尚待构建。对于同济,这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机遇期”。以传统优势工科为抓手和着眼点,直面国家转型、升级中的重大难题,着力解决“一带一路”等重大国策推行中所碰到的政治、经济、法律、人文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添砖加瓦”!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