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举国体制下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资源配置模式——来自港珠澳大桥技术创新的证据
发布时间:06-01-24

王歌,覃柳淼,曾赛星,刘炳胜,何清华,汪涛

《管理世界》2024年第5期

 

推荐理由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有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资源整合能力完成重大任务是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途径。然而,围绕新型举国体制和重大工程的微观实证研究较为缺乏,亟待从资源视角细化探讨各类创新主体如何通过不同的资源配置模式推动创新价值涌现。本文根植于重大工程技术创新实践,尝试回应了以复杂系统整体性思维探讨中国特色管理学问题的倡议,响应了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重大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号召,同时围绕资源视角丰富了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王歌: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同济经管2018届博士生)

覃柳淼: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曾赛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炳胜: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何清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汪涛: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资源配置

内容简介

在重大工程技术攻关中,多元创新主体为应对技术难题、寻求解决方案而形成了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现有研究从宏观理论层面阐释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逻辑及其在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取得了富有洞见和启发性的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基于资源视角,尝试整合资源基础观、资源依赖观和资源行动观,揭示新型举国体制下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中涌现出高创新价值的多元资源配置模式。

港珠澳大桥是新型举国体制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领域技术创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的缩影。考虑到资源基础、资源依赖结构和资源管理行动等前因条件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港珠澳大桥102个联合申报专利的创新主体为研究样本。具体而言,本文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了新型举国体制下重大工程创新主体的资源基础、资源依赖结构和资源管理行动对创新价值涌现的组态效应,揭示了涌现出高创新价值的多元资源配置模式,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考虑到创新主体在资源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合作网络,本文应用复杂网络分析领域的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方法探讨了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多元资源配置模式实现创新价值涌现的过程。本文揭示了4类高创新价值涌现的资源配置模式,即“协同—共创”型、“聚合—突破”型、“延拓—变革”型和“巧用—效率”型。针对4类资源配置模式,新型举国体制主要通过政府战略部署与信息协同、市场竞争机制与供求机制的有机结合推动创新价值涌现。本文拓展了重大工程创新管理的研究,对有效依托新型举国体制、合理配置资源以攻克技术难题具有理论与实践启示。

图1  研究框架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