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石建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
发布时间:07-18-24

编者按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在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本报约请三位学者一起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感悟思想的伟力。

 


■主持人:陈瑜 文汇报记者

■嘉 宾:黄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公龙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
石建勋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特聘教授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如何从“两个结合”的视角去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所彰显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黄锟:“两个结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首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否定,而是在继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体现了改革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同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前提是准确把握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种对历史发展阶段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历史自信。其次,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在改革中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文明成果,展现了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第三,“两个结合”也彰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一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另一方面,改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理论,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石建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新时代改革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判断,创造性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是一场汲取历史经验、蕴含中华文化智慧的“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场涉及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制度框架不断健全,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彰显了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分析和判断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历史方位、具体国情、主要矛盾、根本目标和历史文化传统,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积极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但一味地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经验和文明成果,则可能导致水土不服,丧失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文化根基、精神支柱和群众基础。因此,“两个结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

王公龙:从历史自信视角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就其根源就是中国共产党自觉遵循“两个结合”,在改革开放中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充分证明,这是一条推动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道路,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历史自信的重要依据。从文化自信的视角看,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创新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全面深化改革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改革的勇气和意志就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中的自强不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品格。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这是中国制度和中国治理的显著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如何不断锻造“中国之制”的新优势,开启“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石建勋:锻造“中国之制”的新优势,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中让我们的制度日益成熟。同时,也应该看到,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新发展阶段,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有机衔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升改革综合效能,达到强弱项、补漏洞、补短板之效能,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开启“中国之治”的新境界,就是要加快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制度优势不会自发形成治理效能,需要统筹制度建设与制度运行,实现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融合转化,特别是要重视制度实际运行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制度改革好不好,有没有效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政府体制方面,推进央地关系、央部关系优化调整。在宏观管理方面,推进发挥规划体系战略引领作用、强化公共政策落实体系改革。在宏观治理方面,改进宏观调控方式,形成新型宏观治理体制机制。在社会治理方面,营造更加宽松和谐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王公龙: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是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在理论上拥有资本主义所无法比拟的制度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在不断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加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层面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充分释放生产力发展的能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及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都将目标聚焦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这是迈向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通过不断释放“中国之制”的制度红利,显著提升“中国之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彰显制度优势。

黄锟:全面深化改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了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书写中国改革新篇章。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了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第三,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充分彰显。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促进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这为我们揭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王公龙: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的。邓小平说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之所以是“革命”,就是因为改革必然会面临各种阻力和挑战。首先,体制性障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要素流动机制不合理、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等体制性障碍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其次,利益固化的藩篱。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再次,思维障碍。改革本质上是对传统思维、习惯做法的突破,不突破长期形成的习惯思维和路径依赖,就无法根本性改变“躺平”的心态,激发出拼搏奋进的精气神。

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保持推进改革的强大定力。以更大的决心、更顽强意志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其次,分好高质量发展的“蛋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再次,增强对改革的适应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势必会牵动人们利益的敏感神经、触动利益关系调整甚至会在一定范围、一定领域打破既定的利益格局,只有积极引导社会对改革的合理预期,前瞻性预判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并及时加以应对和解决,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动态平衡,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节奏顺利推进。

黄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关键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剧烈调整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变,但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一是外部冲击更大,外部环境更严峻,国际安全重要性明显上升。二是内部风险集聚,转型压力大,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正确科学地谋划新发展阶段改革的重点任务。在支持、帮助、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真正下苦功夫做强做优做大公有制经济,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制度和民营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机制,完善创新机制,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有效防范私有制和市场优胜劣汰可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的有效机制,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监督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石建勋: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更强阻力。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在制定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时凝聚巩固各方共识、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紧迫性和困难程度明显提升;二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严峻挑战。例如,如何准确把握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两个毫不动摇”之间的关系?如何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的质效、如何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如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如何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如何依法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等等。三是开放发展面临新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外部严峻挑战。为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各项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既在战略上布好局,又在关键处落好子,加强改革前瞻性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解决问题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导向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改革开放的“催化剂”。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群众需求。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这里的“统筹”二字有何深意?作为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中国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也给世界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市场与活力,这如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和使命担当?

黄锟:“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战略考量,体现了改革和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改革开放既成功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积极推动建设一个和平、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首先,改革开放超越了“文明冲突论”,为人类文明交往提供中国智慧。改革开放既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又牢牢遵循现代文明建构规律,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展现出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强大的涵化力。其次,改革开放超越了“西方中心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中国经验。第三,改革开放超越了“零和博弈论”,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方案。改革开放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导向,坚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基本理念,彰显了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石建勋: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应对复杂形势、解决发展难题、激发社会活力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越需要统筹好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方面,必须以深层次改革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即通过简政放权、要素高效配置、与国际高标准规则逐步对接等途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为我国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必须以高水平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提升跨境要素流动性、优化营商环境等,推动我国在法律法规、监管体系等领域深层次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在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一贯主张国际社会要加强和扩大利益合作汇合点,开创合作发展新模式,开展国际产能新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新战略,在各项合作上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出并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自身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王公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彰显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生动体现。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将维护中国人民利益和维护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贯通繁荣、共同进步。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再次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发动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这无疑将在更大程度上放大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增加世界各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机会,实现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利益汇合、合作共赢。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中国还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自身的发展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点
石建勋: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越需要统筹好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方面以深层次改革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通过简政放权、要素高效配置、与国际高标准规则逐步对接等途径,为我国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以高水平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提升跨境要素流动性、优化营商环境等推动深层次改革。

来源:《文汇报》2024-07-14 05版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