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报】周向红:区块链技术为社会治理赋能
发布时间:08-16-24

“十四五”规划中,区块链首次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成为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全国各省市区也非常重视区块链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最近,上海交易集团、中国太保、浦发银行、国泰君安、上海建工、光明食品集团、隧道股份已正式启动首批区块链创新应用场景建设。据统计,仅在2020年,区块链技术就被25个省(区、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个省(区、市)将区块链技术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政府管理流程,如土地管理改革、学历认证、版权保护、韧性城市建设、普惠金融等多个方面。区块链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已经引起很多城市的重视,其效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治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效率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特征,根据区块链非对称加密、匿名性、不可篡改等特点,将数据按照时间顺序组成链式数据,全面共享治理主体信息,有利于治理主体平等地接收社区各种治理信息,保障其平等参与城市治理,避免城市治理中心化。例如,上海市杨浦区将区块链技术与韧性城市、城市运行应急保障、电梯运维等结合在一起,构建全生命周期闭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基于区块链电梯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通过构建运维方、服务方、监管方、保险机构、物业等相关企业/机构的电梯运维联盟链,将电梯维保、故障检测、事件上报、平台派工、维修服务、不文明使用、政府监管、日常监控等数据上链存证,实现电梯运维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不同企业、机构之间的可信数据交换,提高运维效率,也便于运维数据追溯、事故责任追溯。区块链上链存证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交叉验证,也可以作为电梯保险理赔的重要证据。

从举证到自证,构建高效监管体系,防止劣币驱除良币

利用区块链数据的公开透明可追溯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公平竞争、培育良性市场生态。例如,北京市海淀区为推进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标准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压减市场主体等经济材料,提升登记便利性,依托区政务服务联盟链,构建以海淀区政务区块链平台为数据通道,实现标准化地址在登记中运用的新模式。通过市监局企业数据、不动产数据、区标准地址信息库数据互联互通、业务智能协同,减少企业登记材料,提升主体办事效率,进一步促进海淀区营商环境优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云南引入区块链技术规范假日旅游市场,实现让旅游数据在各部门间安全分享;福建武夷山市建立茶叶区块链溯源平台,通过全过程的鲜活数据采集和激活,实时将数据账本加密上链,多节点建设统一账本机制,使得茶叶从种植、生产和销售等全流程可追溯,让消费者购买到正宗、平价、放心的武夷岩茶,不让柠檬效应破坏市场的良性竞争。

从被动到主动,杜绝搭便车,破解集体行动困境

不断提升行政效率,一直是政府部门追求的目标。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整合多个单位业务的相关原始数据,简化各部门之间信息频繁传递的烦琐流程。如南京市打造的区块链政务数据共享平台,该平台由公安、工商、社保、民政等49个政府部门充当管理节点,各节点以平权共建为原则,构成庞大的政务联盟链网络,便于数据在不同部门间流通共享。

制度是为了降低人们互动中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的,不确定性源于人类互动过程中个人对他人行为信息把握的不完全性。而信任弥补了这种不完全性,减少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社会治理运行成本。区块链是包含信任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以信任、协作、共享为基础的行业和场景中。城市治理主体各种相关信息及时上链,形成明确的权责关系、利益关系,以技术工具影响治理主体行为,进一步强化城市治理透明度,建构以智能合约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智能合约使城市治理信任缺失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使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从原来的由人或政府调解转向由技术调解。

总之,区块链技术将数据生产、验证、加工等有机融合,以新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与城市公民需求结合,实现管理机制更高效、市场信息更透明、服务方式更便捷,成为全面建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目标共融型整体治理机制不可或缺的部分,为社会治理赋能,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来源:《社会科学报》第1913期 第4版

 

 

关闭 微信扫一扫

X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